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七期 

 

话说“无效音响”
——关于广播音响的冷思考
2004-07-19 13:56:09 

  音响在广播界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在广播界,对音响提出质疑几乎是不能容忍的。本文论及的“无效音响”,特指那些发挥不了“音响效应”的音响,或不分场合、不看内容的“为音响而音响”。

  “无效音响”的定义和几种主要表现形式

  所谓音响报道,是通过声音表现新闻现场情景、新闻事物和新闻人物音貌的新闻报道(张舒《音响报道教程》)。音响使广播新闻具备了印刷媒体不可比拟的传真性,使报道更加真实可信、更具有现场感、更富有感染力。没有起到这些作用的音响,以及在不适合音响报道的题材中硬加进去的“音响”,我们称之为“无效音响”。
  大千世界的音响是丰富多彩的。但在我们的广播新闻中,许多音响却是千篇一律、没有个性的、公式化和格式化的。比如,工业报道中的音响往往只有机器的轰鸣,而公安题材的音响也不外乎尖厉的警笛。如果是文字报道,编辑早就毫不留情地“杀掉”了。但往往因为它是“音响”而宽容了它的“无效”,让它生存了下来。
  广播新闻对音响的需求程度和依赖程度,首先取决于新闻题材自身的特点。是否采用音响,采用什么样的音响是稿件内容和事件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并不是所有内容都适合用音响来表达。比如,重大会议做出的重要决定、新当选的领导人的简历、领导人逝世的讣告等。这些严肃、庄重甚至沉重的新闻,如果采用音响报道的形式是非常不合时宜的。
   除此之外,一篇报道是否需要采用音响形式,还要看听众对这篇报道的需求情况。并不是所有的广播新闻都需要以情感人、再现场面。许多广播新闻只是要向听众传播一条信息,告诉他一个简单的事实。比如“国家发布通告,取缔代币购物券”,“春运期间铁路票价上调”等。在这方面,简洁流畅、规范的有声语言,更便于听众在短时间内清楚准确地获得更多的信息。
  另外,音响质量不高,声音失真、含混不清、音量忽大忽小、背景杂音太大等等,许多在录制过程中就“先天不足”的音响,无论它现场感多强,人物的谈话如何神采飞扬、观点如何切中要害,也都属应该忍痛放弃的“无效音响”。

  “无效音响”大量出现的原因

  在广播界,音响崇拜不亚于远古的图腾崇拜。另一方面,现实中长期的音响匮乏又形成了广播对音响的“饥渴”状态。这种过度的音响崇拜再加上对音响的“饥渴”,很大程度上促成了广播人对“无效音响”的宽容,使许多广播节目在本来不需要音响或没有有效音响的情况下,为音响而音响,人为制造音响。
  事实上,音响并不是万能的和无所不在的。音响也并不是广播惟一的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说,过度使用音响反而会影响广播另一些优势的发挥,比如说广播的信息优势、时效优势。
  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向来以信息密集、节奏快捷为特色。中央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每组播出的新闻达到60条左右,每条平均只有110字。如果要求每篇新闻或大多数新闻都是录音报道,就很难达到这样高的信息浓度。相对音响而言,有声语言的传真性、感染力自然逊色,但有声语言的高度概括能力,浓缩新闻事实的抽象能力,也是音响所不能比拟的。另外,在广播新闻中,经过采编人员千锤百炼、富有哲理、掷地有声的评论语言,也是一般的音响所不能代替的。因为这些语言包含着采编人员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修养。而音响只能是千挑万选,而不能千锤百炼。
  如果说考试是教育的指挥棒,那么评奖对广播节目的制作也发挥了类似指挥棒的作用。一些本来从文字角度说十分完美的作品,如果没有音响,也很难评上好的奖次。评委们不能容忍好的广播作品没有音响(这也许是对的),却能够容忍与表现主题关系不大的、硬塞进去的、弊脚的音响。许多广播作品在参评前临时拼凑音响甚至编造音响,评委的音响指挥棒是一个重要原因。
  除了对音响的盲目崇拜,造成大量“无效音响”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许多广播记者缺乏与音响有关的知识。许多记者、主持人并没有系统接受过有关“音响”的专业知识教育和培训。他们对与音响有关的知识,对如何运用音响反映事件发生的环境和过程,对如何选择典型音响,甚至对如何正确使用录音机、采制出清晰生动的音响,都知之甚少。
  尽管我们的新闻中音响报道还很少、甚至很稀有,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宽容“无效音响”的理由,不能成为我们忽视音响质量的理由。
   (赵学华  王海波)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观点平台
下一条:回眸时凸显价值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