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黄蓝融合 海陆统筹

2012-02-02 16:03:00    作者:   来源:大众日报  

实施国家战略必须与城市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效统一。我们按照蓝黄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思路,统筹考虑生产力、空间、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提出加快构筑“一带一轴两极三城六区十园”开发建设格局,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海陆统筹发展先行区、河海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宜居创业城市。

■省市党报(网)联动·聚焦蓝色经济
    东营:黄蓝融合 海陆统筹

    ◆访谈

    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 “六区十园”各有抓手  

 

  记者:张书记,您好。东营是全省唯一全部纳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的城市,叠加效应如何彰显?
  张秋波:实施国家战略必须与城市功能定位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有效统一。我们按照蓝黄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思路,统筹考虑生产力、空间、城乡、基础设施布局,提出加快构筑“一带一轴两极三城六区十园”开发建设格局,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海陆统筹发展先行区、河海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生态宜居创业城市。
  记者: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是“蓝黄战略”在产业上的融合吗?
  张秋波:这样理解是准确的。按照不同产业、关联产业集聚布局特点,我们在东营港至广利港之间1200多平方公里的临海区域,集中布局建设东营港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黄河水城服务业聚集区、广利港临港产业区等“六区”,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和海洋经济的核心区。
  “六区”是东营市实施两大战略、推进开发建设的重中之重,仅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培育起了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石油装备、新材料、铜压延及深加工五个过500亿元的产业集群,今年的目标是打造成为千亿元开发区。
  另外,我们还有“十园”,即广饶经济开发区、大王经济开发区、广利港产业区、东营区胜利工业园、垦利经济开发区、胜坨工业园、利津经济开发区、河口经济开发区、河口高效生态产业区、利北滨海经济区等十大产业园区,构筑集聚生产要素、带动区域发展的载体和平台,打造特色经济板块。
  记者:“十大”园区之间是否各有侧重?各具抓手?
  张秋波:园区是要素集聚的平台和载体,各有突破口和抓手。在临港产业区,我们重点发展临港工业、电力能源、港口物流和滨海旅游等临海产业,构筑区域发展桥头堡;在生态旅游区,我们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优势,打造知名旅游目的地;在高效生态农业区,我们启动蓝色小镇建设项目、现代畜牧业示范项目、高效生态农业示范项目,构建一流生态高效种养基地;在高端产业区,重点培育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商务金融等高端产业集群,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在黄河水城服务业聚集区,致力于打响水城品牌,建设成为有特色高品位的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在广饶滨海新区,以发展海洋化工、装备制造、现代物流、滨海旅游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记者:今年以来项目建设进展如何?
  张秋波:今年我们排出117个重点推进项目,其中生态高效农业12个、环境友好型工业50个、现代服务业18个、现代海洋产业10个、重大基础设施27个。截至4月底,重点调度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3.9亿元,可谓进展顺利,成效显著。

  
  ◆点评

  省发改委副主任、“两区”办常务副主任宋军继:融合发展 前景广阔

  东营市抢抓机遇,以推动海洋产业与高效生态产业融合互动发展为着力点,以东营港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黄河水城服务业聚集区、广利港临港产业区等为载体,高点定位,科学规划,强力推进,高效生态海洋产业集聚区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东营作为我省两大国家战略唯一全覆盖的市,是“两区”融合发展的主战场。东营海洋油气、矿产等资源丰富,拥有四百多万亩未利用地,产业基础好,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随着两大战略深入实施,国家重大支持政策的叠加效应将得以充分发挥,为这座滨海新兴城市的快速崛起注入强大动力,必将成为蓝黄融合发展的典范、特色产业培植的典范、未利用地开发利用的典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来源:大众日报)

余梁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