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潍坊电台周末版:苗年恰逢鼓藏节 感受苗寨浓郁风情

2011-11-14 16:00: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今年我正好赶上这边13年一遇的鼓藏节和苗族的大年合二为一,那是非常得隆重。在这个地方,就会体验到很多平时所看不到,即便是在电视上也很难看到的苗族的民族民俗文化,包括他们的歌舞、服饰、建筑、祭祀,还有跳芦笙、跳铜鼓、斗牛、斗鸡、斗马、赛马。
    主持人:我们首先连线前方记者施晓亮,施晓亮你好。
    施晓亮:你好,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现在是在有公园省之称的贵州黔东南苗族自治州,苗疆腹地雷山县向大家做连线报道。在这边我是上个周在云南跟哈尼族的朋友一起过了一个他们哈尼的年,现在我前几天,9号我来到的时候,正好是赶上雷山县的苗年,也就是苗族的大年,就跟他们一块过他们的春节。短短的十天之内,我过了两个年。然后回到家里,还要过一个汉族的传统的年,所以说这很快异地过三个年的感觉还是蛮奇怪的。
    主持人:也蛮特别的,一个特别的经历。
    施晓亮:上周说到哪儿了?
    主持人:上周应该是讲到上周的行程,我看你现在应该是要讲一下苗族的行程。
    施晓亮:对,我上一周应该是没有讲过汉族,我这一周之内是汉族和苗族,我这边主要是讲苗族吧,如果有时间就讲一讲前面采访的汉族和布依族。好像上周也提到了一点布依族,因为每天的采访连线比较多,我都记不清跟哪个媒体说的什么话了。
    苗族我十年前来过这个地方,一说起苗族,我不知道大家会有什么想象。苗族也不是穿金戴银,是穿银。从头到脚华丽哗啦的这些银饰,有的最多的据说是重达几十斤,三四十斤。
    主持人:其实在我们的想象中,好像走起来丁零当啷的特别特别重的这些饰品,是吧?
    施晓亮:对。即使是大家自助旅游,你到达苗族最聚居的地方,你也很难看到这番景象了。因为现在在生活中,他们的穿着打扮就跟汉族也基本上差不多,都是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发展很快。但是这两天我来到这个地方,其实每一个苗族人,特别是苗族的妇女同志,就是姑娘、小妹还有中老年的已婚的,这些只要是女性,她们都是盛装的打扮。为什么?因为她们过年。而且今年不仅仅是过年,苗年是一年一度,但是我这边赶到的还有同时跟苗年一起双节合二为一,有另外一个节叫鼓藏节。这个鼓藏节是苗族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它的隆重的程度、重要的程度,对苗族来讲,它比年要重要得多。他们这个鼓藏节是13年过一次,所以说今年我正好赶上这边13年一遇的鼓藏节和苗族的大年合二为一,那是非常得隆重。在这个地方,就会体验到很多平时所看不到,即便是在电视上也很难看到的苗族的民族民俗文化,包括他们的歌舞、服饰、建筑、祭祀,还有跳芦笙、跳铜鼓、斗牛、斗鸡、斗马、赛马。
    主持人:就是那种最传统的这些全有了,是吧?
    施晓亮:对,因为民族的节日,特别是最大的这种年,各个少数民族他们的文化集中体现的时候,也就像我们在城市中,平常都是上班族,在单位中一个一个是上班,只有到过年的时候才能踩高跷等等,舞狮子、挂灯笼、猜灯谜,就是这些民族文化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最集中的体现出来。
    回过头来我说说苗族。苗族是一个中国算是比较大的民族了,有800多万,现在据说是,因为现在我在街上,也没有看资料,我记得是890多万,不到900万。它是中国的仅次于汉族、壮族、回族还是藏族的第四大还是第五大民族,人数是非常多的。在整个黔东南地区,黔东南州是属于贵州的苗族大本营,黔东南州的大本营又是我现在所处的这个雷山县,雷山县整个接近90%的人口,应该是超过90%,都是苗族。所以说这边被公认为是苗疆圣地,苗族的大本营。这个地方山高谷深,森林茂密。原来的时候,由于交通闭塞,国内还少有人能够前往,就更不要提国外的朋友了。十年前我来过一次,2006您我还来过一次,2006年是韩国的一个国家电视台叫KDS,他们的一个摄制组看到我在网络上发表的有关于贵族这边苗族、侗族的一些情况,他们非常羡慕。然后一并请我带路,带他们来拍摄几个专题片、纪录片,我就带着10岁不到女儿又来到了一次贵州。那次的经历,可以说从贵阳一直到黔东南州,是走了整整14个小时,路是非常非常得艰苦。所以说一般人很不容易到达。但是现在,就是近几年,各项发展也比较快,特别是交通的发展非常迅猛,到这个地方来就成为一个很容易的事。但是这毕竟是近几年的事,由于在此之前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比较封闭,才能把原始的状态和民族文化保持得比较完整、比较好。信号好吗?
    主持人:好,您请讲。
    施晓亮:联合国乡土文化保护基金会确认全球的18个乡土文化保护圈,其中中国就有一个入选,那就是黔东南,而且位列第十位。世界教育文化组织把这里确定为返璞归真、旅游自然的首选地之一,称它是“人类保存最古老的歌谣、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这个评价是非常高了。
    而且这个地方主要是苗族,但是还有一些其他的民族,像侗族、汉族、布依族、水族等等,它有很多民族,主要是以苗族为主。这些多民族用他们的勤劳智慧创造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整个黔东南州,大大小小的民族节日,各民族的节日,主要是苗族的,就有300多个,几乎天天过节,他说小节天天有,中节三六九,大节月月有。它确实是不负“百节之乡”的美誉。
    主持人:天天过节。
    施晓亮:每逢节日,人山人海,声韵悠远,他吹的是芦笙。我这几天,因为9号到的时候,它是10号过苗年,9号就相当于他们的除夕,10号就是他们的初一。我们9号赶过来的时候天已经擦黑,我们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就来到一个过鼓藏。这个鼓藏节我说一下,它并不是每个村寨都过,而是每一个村寨它按照不同的苗族的支系,有一个区分方法,他们并不是同时过鼓藏节。比如说这两个寨子今年过鼓藏节,那么13年以后再过。但是明年就是另外几个寨子过鼓藏节。
    主持人:它是有顺序的这样过,不是说一起都过,是这样吗?
    施晓亮:对。所以说每年都有鼓藏节,但是每年并不是所有的寨子都过鼓藏节。鼓藏节为什么不是年年过?可能是因为它太狂欢、太卖力、太狂热,成本也太高。为什么说成本太高?就是整个这一天,你看我9号相当于他们苗年的除夕夜到达的时候,到了一个老百姓家里面。我不知道上一周说没说过哈尼族的年,应该说过,哈尼族的年,他们的特点就是万人狂欢,白天在大街上万人狂欢,跳舞,跳乐作舞,下午就在山寨摆长街宴,长街宴就是每家每户拿出他们的饭桌来摆到街上,首尾相连,形成一个长达几百米甚至几华里的这么一个长街宴阵。每家每户把自己家里最拿手的饭菜摆出来。
    但是到了苗族家里面,他们没有这样的长街宴,可能是由于地域的限制,因为苗族都是依山而建的苗族,它没有一块平地,全是坡,这样就没法摆。所以说每家每户在自己家里最大的一个厅堂里摆下那么四五张桌子,也连成挺长的一个桌,然后他们就请他们的亲戚朋友。因为他们的亲戚朋友可能是在另外的村寨里,人家就没有过鼓藏节,就请那些没有鼓藏节的那些另外村寨里的亲戚朋友来到自己的家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声唱歌,然后放开身段跳舞。我们也作为被邀请的媒体,这一次就来了200多家媒体,人数非常多。我们作为被邀请的媒体,被安排在一个苗族家庭里。这个苗族家庭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一看就是当地的苗族朋友,肯定是这家主人的亲戚朋友了,他们已经在吃喝上了,一看到我们远方的来客,其实从没见过,都是陌生人,然后人家就很热情招呼我们坐下,然后大碗的色酒,然后拿上碗和筷子来招呼,不要不好意思,吃啊、喝啊。然后就跟他们过一个欢乐的苗年。
    其实在抵达这个村寨,这个村寨叫陶尧,它是比较大的一个苗族村寨,占据了整个相邻的两个山头。我们到达的晚上已经是华灯初上,整个山上高低错落的全都是苗家老建筑的灯火,而且同时这一个山寨夜幕还没有降临的时候,就开始放礼炮,就是那种比较大型的可以打到几十米上百米高,然后在一个半空中炸开,形成一朵绚丽的礼花弹。我那天晚上看到,可能整个山寨我怀疑能打到上万发,特别特别多。直到我们几个小时以后走,一直这样连续,没有断过。
    主持人:施记者,有一位朋友发来短信,尾号是5237的朋友,他说想问一下施记者,苗族的饮食习惯是什么?
    施晓亮:苗族的饮食习惯,就像整个云贵川都差不多,就是酸、辣,基本上是以这个为主,就是比较辣。因为这个地方寒冷潮湿,所以说就会差辣,吃酸就有助于消化。辣他们也主要是吃素的菜,无辣不成菜,喜欢吃火锅,无论是云南的火锅还是贵州的火锅,形式上不一样,但是喜欢把各种菜、各种肉放到一起在一个火锅里这样煮。煮了之后,他们直的这个火锅里本身就有辣椒,然后他们吃的所有的菜,每人都要两个碗,一个碗是夹菜盛饭的,另外一个小碗叫蘸水,这个蘸水,就是你拿出菜来要在里面蘸一下再吃,里边除了有盐巴、有调味料,主要的就是辣椒、折耳根、鱼腥草这样的,调和起来,倒一点火锅里的汤,把它调和成一碗蘸料,大家从辣辣的火锅里拿出肉和菜来,然后再在这个更辣的蘸水里再蘸一下,吃的是非常得痛快,大汗淋漓的。
    主持人:事实我觉得,爱吃火锅的人、喜欢热闹的人,这也说明苗族人是特别喜欢热闹,也是特别好客的,是吧?
    施晓亮:对。所有的人都非常热情好客,包括昨天11号,就是所谓的光棍节,我们到了有一个叫千户苗寨,它是全世界最大的一个苗寨,你想有1000多户。到达这个地方去看,跟他们一起跳芦笙,看他们唱歌,然后看整个山寨苗族的传统文化包括建筑,保持得都非常得传统、古朴,民族文化保护得相当好。
    主持人:光棍节他们也过吗?
    施晓亮:这个就是整个一个杜撰的节日,人家有百节之乡,一年有300多个节日。
    主持人:这个对他们来说是无所谓了。
    施晓亮:苗族对于这些城市里边,城市一种很无聊的创意,人家是不屑一顾的,觉得挺无聊的。
    主持人:就会有他们自己的一些节日。
    施晓亮:人家节日,他们唱歌跳舞是很丰富的,你光看他们的服装、看他们的银饰、民居,你看任何一项都会让你眼花缭乱。为什么说是300多个节日,每天都有节日?人家确实是天天过节,这也是我们被生活所累、被房贷所压的这些城市上班族所根本理解不了的,这些人生活得其实比较轻松快乐。你像我刚才没有说完,那个鼓藏节的时候,那个花费相当大,包括第二天,大年初一早晨起来四五点钟起来就要开始杀猪,每家每户有的杀五六头,有的杀七八头,最多的杀到13头。13头牛,我就感觉到非常奇怪,你13头牛怎么能够吃?这13头牛在咱们那边的话可能得十几万块钱,然后他们家里边养猪养牛其实都不卖,他们都不把它视作钱,而是要用来过节待客,这种待客就是亲戚朋友来到家里,跟他们一起来欢度苗年也好、鼓藏节也好,临走的时候,都会分到很大很大一块肉,比较亲近的朋友会分到一个猪肉,分到一根猪腿,稍微远点的朋友也会分到很大一块肉。所以说他们就认为尽管收入并不是太多,但他们从骨子里认为挣来钱就是花的,钱用于欢乐,能够带来快乐、带来幸福的方面,钱才能有价值。攒的那些钱,在村寨上砍树,每个月去还房贷,也不敢出来旅游,天天在城市上生活的像龟孙子一样。他们就感觉到你攒这个钱有什么意义?有一句话,等到你把所有的钱攒够了,有贼心、有贼胆也有贼钱了,你贼没了,那就没有什么意义了。所以说他们这种生活方式和心态,比较轻松,生活的也很轻松,每天唱歌、跳舞,他们是很欢乐的。甚至我昨天在千户苗寨里边就看到一个欢乐的葬礼,我为什么说是欢乐的葬礼?
    主持人:对,葬礼一般都是悲伤。
    施晓亮:这跟人的每个民族的生死观可能都不太一样,我就很看不惯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在我们那个地方平时根本都不孝顺,然后对爸爸妈妈也都很差劲、很恶劣,基本的赡养费、生活费都不给,让父母生活得比较凄惨,到出殡的时候装样,哭天抹泪的,人家这边可能就会,因为他们这边三代同堂、四代同堂的比较多,都生活在一个苗族的吊脚楼里,这个吊脚楼也比较大,足以生活下几代人。然后每天其乐融融的,每天膝前尽孝、子孙满堂,都非常快乐。老人走的时候,他们就认为老人活这么大年龄了,该享的福也享了,走就是少在世间受罪,可能到另外一个地方享乐。他们就会有一种非常轻松的姿态,把他的葬礼竟然做成一个欢乐的歌舞仪式,唱歌、跳舞、吹芦笙,所有的亲戚朋友都会身着节日的盛装,女人也会盛装出来,全身全都是披挂的银饰,叫银衣霓裳,非常漂亮的。他们请吹鼓手吹的所有的这些曲调,在我听来全都是非常欢快的,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围着棺材跳舞。我会发现很多人的脸上没有悲伤,大部分人还会说说笑笑,竟然中间还会撒喜糖。
    主持人:对,我刚才看你微博的时候,说上面撒喜糖,我就特别特别的诧异,怎么会撒喜糖?
    施晓亮:那是觉得人生中生老病死到另外一个极乐世界去,他们觉得用这样一种心态和态度来欢送他们,干吗凄凄切切的?这就令我想起来一个佛教的故事,我记的不是很全,说佛祖释迦牟尼圆寂以后,他的所有的弟子就全都去送他,却有几个弟子在那儿仰头大笑,我在张掖的一个大佛寺里看到的,有一个硕大的雕塑,十八九米的大雕塑,释迦牟尼圆寂像,其他的弟子有的悲伤,但是有一些是很高兴的。我就问导游为什么这样?他说那就是佛祖圆寂就是说他已经功德圆满了,到了另外一个极乐世界,到了另外一个层次中了,所以这几个层次是造化非常深厚的。我觉得这少数民族,不仅仅是苗族,像我原来十年前采访过的几个民族,包括纳西族,纳西族也是一个欢乐的葬礼,他们整个通宵都会有两支队伍组成的歌手,燃起篝火,唱一晚上赞颂死者生前的种种好处,这个人怎么好怎么好,我参加的纳西族葬礼也是一个90多岁的老人的葬礼,算是喜丧了,家里的第四代全都扎红头巾,表示挺高兴,这件事情是挺好的一件事,所有的人都看不到悲伤。昨天也是一样,他们不仅仅是扎红头巾了,全都是穿的花枝招展、五颜六色的节日的盛装,当然除了死者的老伴,他可能真正的从心里会感觉到有一些亲人马上就要入土为安了,会有一些悲伤,其他的人,可能包括女儿这些其他的直系亲属,我都看不出丝毫的悲伤来。当地的村民也会热情的邀请我们,你等等,不要走,这边一会儿是个葬礼,你们一会儿拍,这是最传统的、很难见到的民族民俗民风。我当时还很诧异,一般要是家里有这样的事,你在旁边拿摄像机照,人家可能就会不太高兴,而这边他觉得让你一同参与进来,一起去送这个老人,他们会觉得挺高兴,会很欢迎你。我觉得这是跟我们这种城市化进程中的心态是大相径庭的。
    主持人:施晓亮,还有五分钟的时间,你有什么总结的,需要给大家来总结说一下?
    施晓亮:说总结,因为太多了。
    主持人:说一下你感触最深的吧。
    施晓亮:说感触最深的,我本来想说汉族,但是5分钟了,没有时间了,5分钟也说不全,我说一下他们对于民族文化的保护。因为今天等着要跟你们连线,还没有出门,其他的几个村寨现在在斗牛、斗鸡、赛马,这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很浓郁,我们到了任何一个村寨都会有肉吃、有酒喝、受到最热情的接待,这些都跟钱没有关系。为什么能够保持下这么非常好的民俗民风?我觉得跟当地他们的整个,包括政府在内的这种规划、建设、发展、传承、保护,这种思想意识是分不开的。我一路上走过来,在这方面是有好有坏,包括到达雷山县之前,我也会在想,当年十年前我来的这个千户苗寨,当年这个千户苗寨很难保护,因为它都是木结构的房子,在新农村改造的过程中,因为这些房子也没有上下水,也没有卫生间,他们生活方式是比较原始的,因为现在各民族的人民都有追求更舒服生活的愿望,在其他的地方我也看到过,比如在西双版纳的基诺族、布朗族,农民有了钱之后,就会迫不及待的把自己老祖宗千百年来都住的这种样式的老房子拆掉,然后就建成钢筋水泥的小洋房,不伦不类的,使整个山寨看起来已经没有特色了。但是你也不能因为要强调民族特色,就要他们一直生活在这种没有抽水马桶、没有电话电灯的这样一种地方。
    像这个千户苗寨,我对它有一些基本的想象,但到来之后,我发现它竟然比十年前我来到的时候更传统、更有民族的味道。我就想这是为什么?十年前我在这边的好朋友,县委副书记赵光亭他就告诉我,其实政府一开始想把这个山寨怎么保护?政府也没有这么多钱,就想以民族文化养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一开始也有一些商业的公司想进行商业开发,最后政府觉得商业公司来一定是以赚钱为目的的,至于老百姓生活的怎么样、他们的传统文化怎么样,一定是放在第二位的,所以政府就没有进入商业的公司,而是政府主导来开发。政府投入了大量的钱,但是到现在也没有收回来。但是他的旅游收入还是非常高的,今年到现在为止,一个村的旅游人数已经过了110万,而且今年会突破130万,每个门票是100块钱,整个上亿的收入还是非常大的。他会拿出非常大的一块来用于补贴、奖励这些保护传统文化保持比较好的家庭。怎么说?比如说谁家的房子最古老,你把它修旧如旧,在加固的过程中不破坏它,政府就会有奖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另外政府也会请一些专家学者来调研,结合他们现在的住房情况,在不破坏外部景观的情况下进行内部整修、装修、加卫生间、上下水,而且扩充道路,把道路扩的更宽一些,有消防通道,所以说消除了火灾的隐患。这一些全是政府在做的。
    主持人:施晓亮,时间已经来不及了,我们下一次连线的时候,再把一些具体情况给大家来介绍。其实我看到你的微博上的照片,他们的民居真的是特别得美,所以也希望收音机前听众朋友,如果说你想关注施晓亮的行程,可以登陆他的新浪微博去看一下他最近的一些行程,非常感谢我们前方记者施晓亮,今天的节目到此结束了,非常感谢。下次的节目也希望朋友们能够敬请关注。当然,为了关注此次的活动,朋友们可以关注我们施晓亮的新浪微博,亦或是关注大众网有一个专题,当然我们的节目在每天的整点的时候都会有报道,希望大家继续关注。好的,朋友们,我是你的朋友慧子,下次节目不见不散。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