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经济广播:采访团采访途中偶遇“板车哥”

2011-09-14 15:25: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我离开格尔木的时候,就在格尔木小住一夜,从新疆若羌到达格尔木,然后在那边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山东的牛人,我推荐你们节目给他做个连线,但是现在可能由于你们节目都满了,以后就对他采访。我在这边特别想拿出一两分钟来说说他,这个哥们在网络上已经非常火,叫“板车哥”。
    主持人:晓亮,您好。
    施晓亮:您好,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施晓亮还是和我们的伙伴们一起在西藏雪域圣城拉萨向大家问候中秋,明天就是中秋了,中秋快乐。
    主持人:我们很想知道,你看前两天一直在拉萨,现在大家是不是还没有过瘾?就是还在享受这一切的生活?
    施晓亮:我觉得再待个N天都不过瘾。
    主持人:估计是好想在那块生活下去吧?因为那里的人民太纯朴了,当地的文化也是太多了。是这样吗?
    施晓亮:这个地方其实它是适合于慢慢的待着,这边无论是历史、文化,还是它的这种气氛、情调,以及各色的人等,因为这些地方就像一个移民的小国度,各个地方的人全都有,不光是中国各个省份的,而且世界各国的人都会在这个地方。它是旅行者、旅行家、真正的旅友、背包客所向往的地方。这边一年四季永远都不缺自驾和背包的旅客、旅行者。在大大小小的青年旅舍里边,碰在一起,大家都会相互交流自己的心得、收获,一个人的时候,他们就会静静的在街上转。
    前两天我还听了一个挺有意思的事,我不知道在前面节目中说过还是没说过,就在大昭寺前面有很多磕长头的,这个地方是非常神秘、非常值得一看的,在这边拍照、摄影都很好。但是它那个磕长头的地方,前面有一个很大的烧香的香炉,外边围着一堵墙,三面是墙,正冲着大昭寺门口的那堵墙是因为有很多的单身的青年男女在这个地方拍照、在这个地方体验这种气氛,慢慢的待着,在墙边坐着,就会生出很多艳遇来,确实也发生过很多故事,在旅行中的故事,男女青年因为寂寞也好,因为感情的碰撞也好,就会发生很多有关感情、有关一夜情这样的故事。所以说很多人就把这段墙称为“艳遇墙”。这挺有意思的一个事,我们的队员就开玩笑,年轻的队员就说我在这儿很郁闷,待了三天没有人理他。我说那就可能是你长的太不像个旅友了,是不是很像一个官员?
    主持人:你们队员没去碰碰去?
    施晓亮:这属于开玩笑了。说到明天就是中秋节了,从前天、大前天开始,有若干个媒体给我打电话,要采访有关于中秋节的感受,是不是每逢佳节倍思亲,是不是有浓浓的思乡情绪,女儿的情绪怎么样,是不是比较孤单、寂寞?昨天你们台另外一个节目下午也跟我聊了比较多,我觉得你们不提醒的话,说实话,我,包括我在内的我女儿和其他队员,还真没有这种情绪。我们天天走在路上,每天都像过节一样,每天有新的感受,有很多的收获。吃的是新鲜的饭,我指的不是饭的质量的新鲜,而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我们吃的是一些新奇的餐饮的形式,还有住的是不一样的旅店,睡的是不一样的床,见的是不一样的事物,有的是更新鲜的收获,见到的是新的朋友,总会给你带来一些你事先没法预料、没法设计的新的意外、惊喜和收获。每天在这边都感觉到很丰富、很充实、很快乐,也很幸福。
    前两天,好像就是大前天,有一个朋友突然打过电话来,前几个小时我一直给他打电话就打不通,他看到我的很多的未接电话,就给我打过来,说烦死了,我今天一天换了四块电池,天天打电话。我说你忙什么呢?走访啊。就是说整个从中秋节前提前十来天就天天为了生意的伙伴、领导、你的客户、你的员工、你的亲戚朋友,亲戚朋友都放最后了,然后就天天走访走访,送给谁,应该是多少钱、多少价值的怎么怎么着,然后出门之后又特别堵,全都是送礼的车,都挤不动,自己不开车打个车吧,打个车也都开不动,烦死了。他说非常非常羡慕我们,在途中不用有这些操心、烦心的事。
    有一个年轻的女记者就喋喋不休的,她要写一篇有关于中秋过节的一个长稿子,长达几个版的,其中要给我留一个版,我说你不用给我留了,我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她说一定要让我以民俗专家的身份谈谈中秋怎么着,这毕竟是中国人沟通感情的一个节日。我就说,我说是啊,本来节日都是用于沟通感情,在紧张的工作节奏中放慢节奏,然后全家团聚在一块,能够品茗、赏月、喝雄黄酒、桂花酒,还有吟诗作对,曾经在农耕时代是多么浪漫的一件喜事、快事。但是现在已经完全背离了初衷,让人过得很累。我刚才上网搜索了一下,就是打上“中秋 烦 累”,出来很多很多的感慨和议论。
    所以说我觉得我们此时此刻,在万里路上比较轻松、快乐,我觉得是蛮幸福的。我倒觉得包括你们这些主持人和大部分听众在内的城里的这些朋友,我倒觉得你们反而是比较可怜的。
    主持人:是,我们听你这样讲,也觉得自己过节还挺可怜的。我想问的是,昨天我们节目就说了,你们今天要进林芝是吗?
    施晓亮:对。
    主持人:你对林芝有没有什么期待,或者说我们到了林芝有什么家庭要采访吗?
    施晓亮:林芝是有两个特别特殊的民族,两个非常非常少的民族,一个是珞巴族,一个是门巴族。我们现在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就是这边的藏族地区的朋友,现在还有几分钟?
    主持人:还有挺长时间,你可以说。
    施晓亮:我岔开话题及要先说一下藏族的有关于节日,昨天也有很多媒体打电话来问我少数民族的节日,你现在所处的藏族他们过中秋节吗?藏族是不过中秋节的,他们没有中秋节。传统上是没有,但是昨天有一个拉萨媒体的朋友告诉我,这几年随着汉藏关系的不断的加深、亲密化,藏汉的节日也在模糊和混淆起来。比如说我们到达的时候是9月5号,9月4号他刚刚结束的是他们藏族的雪顿节,既然是他们藏族西藏自治区的法定节日,那么汉族也一块就跟着放假了,他这个雪顿节汉族也一块过。接着来的中秋节,汉族的中秋节,也是国家的法定节日,那么藏族也一块放假、一块过。
    所以说他们说,过不过的,反正这一天也得过去,就一块,起码还能够放假。放假就是在紧张的工作、生活节奏中,把它放慢节奏,慢慢的来享受一下、体会一下、跟家人团聚一下。我觉得你看人家不过中秋节的藏族朋友,他说出来的这句话,反而是包括中秋节在内的所有的节日的本真、本来的意义。而我们城市的人已经把这种意义,把它已经完全偏离了,成了一个走访、送礼、拉关系的这么一个变味的你也不舒服、对方也不舒服,送礼的也不舒服、收礼的也不舒服,就这么一个变味的节日了。这个话题又扯远了,刚才你说到什么?我应该往说?
    主持人:我们想问的是明天你进林芝,然后我们要采访的家庭。
    施晓亮:采访的家庭是,人家这些藏族地区的朋友,他们生活节奏确实慢,然后人家也很知道享受,一到过节,包括礼拜六、礼拜天,他们就把电话也不关机,但是有一个朋友告诉我秘密,就是都会打到一个免打扰服务上,你拨他的电话,永远是“您拨的电话现在正在通话”,就都不理你,你找不到任何人。所以说我们要到下面一站林芝的时候,就出现一个问题,我们不可能找到任何的一个人去配合我们采访。就是说什么?这些门巴族和珞巴族,在十年内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有的地方经过泥石流滑坡垮塌了,就是这个门巴族聚居的地方是在川藏公路上的林芝下面一个叫排龙乡。排龙乡再往前一个地方叫通麦,通麦这个地方每年会大塌方、大垮塌,很不适合于人类居住。他就把他搬出来了,搬到有一个叫根张乡,树根的根,姓张的张。根张乡这个地方他搬了之后,我十年前的采访对象如果要比较的话,必须要借助当地的党政部门、宣传部部门,他们也很乐于为我们去寻找,平时的话。但是在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期,谁也找不到,所以这是碰到的一个新情况。
    还有这个珞巴族,珞巴族是在林芝地区下面一个叫米林县,这个地方也很有意思。它是靠近西藏和印度麦克马洪线这个地方跨境的民族。这个地方我们要去,它是一个边境地区,也找不到人,也会很麻烦。但是这些问题,我觉得不上个事,我想即来之则安之,既然有这么一个根张乡存在,那我就找过去,找过去就直接找到任何一户的人家,打开电脑,直着照片说我找这个人。所谓一个乡,也就是百八十户,一个村也就是一二十户,我相信是能够找到的。这种意外的寻找方式,可能会给我们通过宣传部来找的这些过程更有意思,更会这种意外的寻找方式,可能会给我们通过宣传部来找的这些过程更有意思、更会有一些以外的收获。
    主持人:也是因为这样一些小的状况,让我们的晓亮有更多的时间,能够在拉萨体验慢生活,是吧?
    施晓亮:对,另外一个就是前两天我在离开格尔木,现在还有几分钟?
    主持人:大概还有三分钟。
    施晓亮:好的,我离开格尔木的时候,就在格尔木小住一夜,从新疆若羌到达格尔木,然后在那边的时候就碰到一个山东的牛人,我推荐你们节目给他做个连线,但是现在可能由于你们节目都满了,以后就对他采访。我在这边特别想拿出一两分钟来说说他,这个哥们在网络上已经非常火,叫“板车哥”。就是他在西宁,他是济宁人,然后辞职,带着很少的钱坐火车到西宁,然后从西宁花了190块钱买了一辆小板,就是钢筋焊的两个轮的板车,然后拉着这个板车徒步走到格尔木,准备在格尔木小做停留以后,拉着这个板车继续沿着青藏路,直到拉萨。在网上这个叫“板车哥”,大家可以上去看看。
    他还做了一面旗帜,鲜红的旗帜,上面五个大字“中国远征军”,我觉得这个孩子蛮有意思的,他出来之后,除了拉着板车每天写日记,日记的内容很丰富,然后还带着蜡笔小新的漫画,经常看看蜡笔小新,然后还带着一本《圣经》。他既然要带着《圣经》来到布达拉宫来朝佛,我觉得这都哪儿跟哪儿?四六都不靠的。但是我觉得这个小伙子特别特别有意思,因为我想起来,在20多年前,我的大哥,上海的那个神人余纯顺,当年就是拉着这样一辆板车,经过青藏路到达了拉萨。
    我觉得这个世界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大家对于这些有英雄主义色彩的所谓的“壮举”是比较崇敬的。但是我今天话又说回来,今天想想以后觉得不太对,汉族人干这个事情,大家就觉得英雄、壮举,把这些词语加到他们身上。因为物以罕为贵,有这种思想境界的人非常非常少,但是绝大多数的藏族人,现在随处可见的你像磕长头的,几千公里,人家可不是拉着板车徒步走,是一步一个长头,几百里上千公里,甚至几千公里就磕过来的。所以说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所谓的英雄和壮举,已经是藏族人民所司空见惯的,只是在我们日益城市化、物质化的社会的时代进程中,我们这种执着和信仰越来越少了。
    还有一个媒体,就是你们济南电视台的陈晓雪,我发现她昨天晚上发了一条微博挺有意思,说现在的男人怎么一个一个的都像娘们了?都娘娘腔了?我就说这个时代有很多东西是在慢慢变态的,趋于变态的。所以生活在、侵染在其中的有一些男女变变态也是很正常的。我就给她发了这么一条回复。
    今天我说到远行,说到旅游,说到咱们山东的这么一个拉着板车要进拉萨的这么一个小伙子,所以说我发了这样一些感慨,信口开河,信马由缰,胡说八道,大家见谅。
    主持人:没关系,我们也非常期待能够之后跟“板车哥”来连线一下,分享一下他整个沿途的心情跟故事。
    主持人:没错,今天也是非常感谢晓亮,如果说我们大家想听到我们每天与晓亮的连线的话,可以登陆到大众网或者是我们新视听,同时我们的大众网上还有关于晓亮的一些详细资料,再次感谢晓亮。再见。
    施晓亮:现在还有一分钟吗?
    主持人:好,你再说一分钟吧。
    施晓亮:今天我想说的事情非常多,我挑一个事情说吧。我这个年龄已经很难为感情、爱情所打动,但是我昨天晚上发现我下塌的东措青年旅馆墙上很多涂鸦,我在众多涂鸦中见到了一个非常让我感动的事情,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这么多年来你的感情经历中,你还有这样的执着,你还有这样让你怦然心动的爱吗?这是在墙上画的一个心,大大的一个心的地图。心的轮廓是用他的一个梦想,他是哈尔滨人,从哈尔滨到内蒙古的阿荣,一直经过青海、新疆,到达西藏,然后最终要从河内胡志明、曼谷、新加坡,然后一直到柏林,到哥本哈根,到伦敦、芝加哥,最终是到温哥华,是组成的这么一个心。中间他是给他的深深爱着的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叫李倩,然后他说“李倩:今天你在黑龙江阿荣旗,我在西藏的拉萨,我们相隔了5386公里,但是我们的心是在一起。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牵着你的手,在曼哈顿眺望远处的自由女神像,总有一天,我们能在一起,在阿巴拉契山下的庄园里,喝上自己煮的咖啡。爱你的叶子航2011年7月10日22点56分于拉萨”。
    我能想象出来,这个小伙子一定是一个没有多少钱的一个穷孩子,他深深爱着的这个女孩,可能背后有一段故事,这个家里可能嫌他是个穷小子,或许有反对。他在这种心情下,就只身一人来到了拉萨。我相信有这种梦想的孩子,他的这种梦想一定会实现的,祝愿他们的爱情会走到一块,祝福他们。我在微博上转发了他的这一条留言,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能够有共鸣的话,帮顶一下。
    主持人:好。我们刚刚听你讲述他的故事,感觉到身上的汗毛孔都竖了起来了,也为他感动。因为时间的关系,晓亮,我们明天再见。
    施晓亮:听众朋友再见。
    主持人:再见。
马震

editor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