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三公消费”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2011-03-12 08:49:00    作者:陈方   来源:新民晚报  

 两会开幕前,曾有媒体提出“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的话题。“三公消费”之所以持续被舆论关注,追根溯源,恐怕还是因为“三公消费”不公开,就像当下很多社会矛盾都是“不透明”造成的。

  两会开幕前,曾有媒体提出“三公消费何时不再被热议”的话题。“三公消费”之所以持续被舆论关注,追根溯源,恐怕还是因为“三公消费”不公开,就像当下很多社会矛盾都是“不透明”造成的。

  好在破冰之举就在眼下。财政部新闻发言人戴柏华3月8日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在线访谈时说,2011年,财政部将继续加大财政信息公开力度,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其中,财政部将公开2011年中央预算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总体情况,中央预算部门相应公开本部门出国经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的经费预算。

  公开“三公消费”的呼声已经喊了很多年,之前有关部门的回应称这其中存在“技术障碍”。比如,现行的财务报表里没有设“公款招待”、“公费旅游”等项目,林林总总的项目经费都被包括在“公务经费”里,公众要求公开的具体项目还无法走“小账”和“细账”。但戴柏华的表态已经表明,只要有公开的勇气和决心,“三公消费”的账目完全可以清清楚楚地向公众呈现。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明确表示,预算公开不积极完全是政府部门不愿意接受监督,而非其他原因。

  公众监督政府,既是要监督政府如何行使权力,同样也是要监督政府如何花钱。对于“三公消费”,即便是“局内人”也承认其中存在大量铺张浪费现象。3月8日,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就痛批目前公款奢侈成风浪费惊人。这些年来“三公消费”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出钱的纳税人没有真正有效的监督手段和渠道。缺乏监督,政府部门就会缺少自我约束的动力。而监督的前提是什么?信息公开。信息不透明,公众又谈何监督。现在,财政部终于决定公开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情况,以实际行动向公众做出了积极回应。

  中央部门公开“三公消费”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值得期待。可以相信,接下来会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三公消费”信息公开,对于那些拒绝公开“三公消费”、或者以虚假数字糊弄公众的政府部门应该有所惩戒。

  目前,还没有硬性规定要求地方政府部门公开“三公消费”,但中央部门既然已经做出表率,地方政府部门也应该及时地自觉跟进。何况,公开“三公消费”一直是百姓热切期盼的。各级地方政府部门自觉公开“三公消费”,一方面可体现主动接受公众监督的勇气赢得民心,另一方面还可强化自身公信力。

  如果说,公开“三公消费”也算是一种“形象”塑造的话,各级地方政府应该非常自信地认识到,这样的“工程”确确实实是公众最为需要的。(陈方)

高娜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