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树清:中国的历史科学是从山东起始的

2015-08-24 15:23: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大众网8月24日讯8月23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山东济南开幕。山东省长郭树清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辞。

  郭树清说,国际历史科学大会走出欧美,首次来到亚洲就选择了山东,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同时也意识到这是一个极其正确的决策。一切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基础是历史科学,而中国的历史科学是从山东起始的。公元前481年,孔子编纂的《春秋》成为中国最早的史学著作,开创了中国历史学研究努力实现客观公正的治学传统。鲁国史官左丘明编成的《左传》,发展了《春秋》的编年体,对史学有巨大贡献。从那时开始,山东历代人民和政府,都高度重视修史编志。山东大学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机构,他们出版的《文史哲》杂志,最具严谨性和权威性,曾经是酷爱历史的毛泽东主席最关注的学术刊物。

  山东地处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从这里入海,泰山在这里崛起。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距今约5000年的大汶口文化,已经创造出精美的石器和骨制工具及最原始的文字。距今约4000多年的龙山文化,遗留下了金属物品和薄如蛋壳的黑陶器皿。城子崖古城和日照两城镇遗址,是中国已知最早的城市遗存之一。

  在中国科技史上,山东占有特殊的位置。五帝时期的舜禹就曾在山东从事农耕和治水活动。东汉王景,奉命兴修黄河水利工程,使其河道800年保持基本稳定。春秋时期的著名工匠鲁班,被后世尊为建筑和手工业“祖师”。战国时期的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大约2500年以前,墨子和他的学生,就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实验,对光的直线传播第一次作出科学解释。从西汉氾胜之到北魏贾思勰,再到元朝王祯,山东的农学家一直引领着中国的农业科技。东汉时期的刘洪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珠算发明者。南朝著名天文学家何承天,精通天文律历和计算。

  山东人民自古就热爱文学和艺术,他们的成就充实了中华文化宝库,为人类留下了珍贵的遗产。中国最早的文学著作《诗经》所收集的民歌,许多是山东人民创作的,后来的魏晋散文、唐宋诗词也产生过许多大家。东晋王羲之被后世称为“书圣”,他的《兰亭序》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成为千年名作。宋元明清则涌现出无数的话本、杂剧和小说。近现代中国文艺史上,山东的大师更如群星灿烂。莫言就生长在这片土地上,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实属正常,还有一些他的同行和老乡实际上也各有所长。

  距今2500年左右的齐国首都临淄曾经是东方最繁华的城市。正是在这个城市,国王设立了与古希腊雅典学院同期的稷下学宫,鼓励独立思考和自由交流,学者最多时达到数千人,学派先后有近百个。诸子百家激荡融汇,生成了中华文化的基因。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很早就提出“以人为本、礼法并用”的主张,与他齐名的晏婴则提出了“和而不同”的思想。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体系博大精深,仅只“三人行必有我师”一句话,就体现出对自然、经验、理性、个体、自由和平等的高度尊重,特别是也明确地反映出他对实践的极度推崇。墨子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的治国理念,孟子强调民贵君轻、仁政保民,从孙子到诸葛亮,无数的齐鲁军事家一致尊崇的最高境界不是征服和胜利,而是不战和慎战。

  山东自古就是经济重地,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出现了发达的商品生产和货币交换。2000多年前的齐国就开始推行农工商并举的基本国策,以发达的农业、渔业、盐铁工业和商业著称于世。近现代以来,山东经常处在民族民主革命的前沿,从鸦片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一直到民族工业兴起,山东的经济也逐步与世界建立起联系。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是中国唯一的全省性的敌后根据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实施了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改革,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在搞活流通、稳定货币等方面也创造了世所罕见的范例。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36年的快速发展,目前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位,按市场汇率计算人均将近1万美元,同时,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也都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我们在人口资源环境方面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在谈到历史时,郭树清表示,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在应对今天的难题时,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会从历史中寻求智慧和方案。例如,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时,我们会反复研究欧洲、北美和日本的经验;在治理雾霾时,我们会不断重温伦敦、东京、洛杉矶的教训;在抑制腐败过程中,我们会阅读美国“进步运动”的史料和新加坡建设廉洁政府的实践;在解决城市积水和堵车问题时,我们常常想起巴黎宽阔的下水道和香港便捷的公共交通网。

  

初审编辑:刘宝才

责任编辑:毛德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