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之约:一段辗转4次与我们见面的温暖奇遇

2015-08-27 22:45:00来源:大众网作者:樊思思

  大众网济南8月27日讯记者 樊思思)“可爱,幽默,是一个让人觉得很亲近的老爷爷。”这是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志愿者于晴对参会学者鲍德威(David D.Buck)教授最深刻的印象。一个是正要读大三的在校生,一个是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他们的结识源于记录和整理鲍德威教授与一位济南老人的“自行车之约”。而这个关于自行车的温暖奇遇,先后辗转4次,最终以一则日记的形式出现,触动了不知多少人的心。

  今年8月23日至29日,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在济南召开,山东大学作为承办单位之一,不少山大的学生加入了大会志愿者的队伍,即将升入大学三年级的政管学院学生于晴也是其中一员。大会开幕第二天,于晴接到了新闻中心老师布置的一项“特殊”任务:向参会学者鲍德威教授了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个小故事,记录整理后,用日记形式发表出来。于晴的英文水平不错,没想到,年近八旬的鲍德威教授不仅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对济南的了解程度更是令她吃惊。

  24号下午,一场主题会议结束后,于晴在会场找到了鲍德威教授。简单说明来意,教授一口答应下来,并善解人意地找座位请于晴坐下来听。于晴告诉记者,鲍德威教授讲中文时语速会慢一些,但很清晰、流畅,表达也比较到位。通过讲述,于晴得知这是前一天刚刚发生的一段“奇遇”:鲍德威教授去参加大会开幕式时坐错了车,下车步行途中与一位69岁的济南老人相谈甚欢,最后,这位萍水相逢的老人竟提出把自己的自行车借给鲍德威,方便他在济南开会期间的交通。震惊感动之余,鲍德威与这位济南老人“签订”了非正式但够可靠的“自行车条约”,约定等大会闭幕,鲍德威再按照老人留下的联系方式归还自行车。鲍德威教授的讲述动情而不失幽默,于晴一边听着,一边为两位老人的友情感动。当天晚上,她认认真真地整理了将鲍德威教授的讲述记录,在征得教授同意后,以第一人称的形式发表在了第二天的“山大日记”网站专栏上。

  “鲍德威教授40年前就来过济南,还专门写了一本讲济南城市变迁的书,比我对济南的了解多多啦。”于晴兴奋地告诉记者,“自行车”日记发表后,她特意买来了鲍德威写的《中国城市变迁:1890-1949年山东济南的政治与发展》这本书,正准备认真研读。在于晴眼里,鲍德威教授可爱,幽默,平易近人,“完全没有大历史学家的架子,感觉就像邻居家的老爷爷,让人觉得很亲近。”就在27日早上,于晴还在会场一楼的一间会议厅里偶遇了鲍德威,“当时我正好在跟朋友讨论教授的这本书,他就走进来了,还记住了我的名字呢。”对于结识并帮助鲍德威教授整理发表日记这件事,于晴觉得很开心。

  记者后来了解到,这个关于“自行车之约”的小故事,先后辗转4次才得以呈现在我们面前。事情发生的23号当晚,鲍德威教授与他在山大任教的朋友(也是此次大会参会学者之一)聊天时,顺口提到了这段奇遇,对济南人的热情友善表示十分感动。朋友在深受触动之余,把这个小故事告诉了他的一个在大会做志愿者的学生。随后,这个温暖的小故事从志愿者口中传到了大会新闻中心,一位老师觉得,这个故事很适合发表在“山大日记”中,让更多人感受这份萍水相逢的温情。最后,就有了志愿者于晴与鲍德威教授的对话,有了这个令无数人深受触动的“自行车之约”的故事。

  鲍德威眼中的中国40年 人际关系是最好的变化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坦福大学历史学博士,威斯康辛大学密尔沃基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ilwaukee)历史系荣休教授,中国城市史和区域史研究专家……头顶多个光环的鲍德威丝毫没有“史学大咖”的架子,如果不是因为参加会议的那一身正装,人们多半会把他看做邻居家和蔼可亲的普通老头儿。操着一口流利的中文,79岁的鲍德威讲起了他大半辈子与济南这座城的不解之缘。

  鲍德威的“还车计划”:想跟“济南大叔”吃顿饭、聊聊天

  昨天,正在济南参加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美国历史学家鲍德威和一位“济南大叔”之间的“自行车条约”引爆了网络,令无数人为之触动。今天下午,这个约定的主人公之一鲍德威(David D.Buck)教授接受大众网访问时说,大会结束后,他打算给那位“济南大叔”打个电话,两人一起去吃顿饭,好好聊聊天。

  一位美国史学家和济南大叔的“自行车条约”

  8月23日,来济南参加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的美国历史学家鲍德威教授不小心坐错了公交车,他感觉路线不对,便在临近的公交站下车,打算走到山东大厦。这时,一个骑着自行车的济南大叔注意到了迷路的鲍德威教授,于是在他身边停下来,两人用中文攀谈起来。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宝才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