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县: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 建设文明整洁新农村

2015-08-21 15:15:00来源:大众网作者:

  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 建设文明整洁新农村

  中共冠县县委  冠县人民政府

冠县县委书记作交流发言

  近年来,冠县把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农村卫生脏乱差,作为全面提升乡村文明水平的突破口,探索出了一条“管理一竿到底、操作简便快捷、垃圾总量减少、资源再生利用、规范长效运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路子,农村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变。

  一、积极探索实践,创新“三项模式”。一是合理布局,按需设站。针对各乡镇所辖面积、村庄和人口不等的实际,本着方便运行、节约成本原则,打破乡镇地域界限,改变“一镇一站”作业模式,按每处转运站服务7万人左右的标准,建成10处垃圾分拣转运站,节约建设用地80亩、建设资金2000余万元,运营成本每年节约200余万元。二是市场运作,一竿到底。成立市场化运作的“政和垃圾处置服务中心”,全面负责垃圾分拣站建设与管理、村庄环卫日常保洁工作,统一操作规范,减少中间环节,有效解决了管理松散、标准不一和垃圾搬家等问题。三是机械分拣,资源利用。研发分拣设备,对垃圾进行分拣,可燃垃圾运走焚烧发电,渣土用于卫生填埋,腐殖质沤制堆肥,促进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全县10处分拣站日收集垃圾500吨左右,经过机械分拣,60%就地处理,40%焚烧发电,运输及处理费用比压缩转运降低50%,每年节约资金700余万元,40%的垃圾还创造了新价值。

  二、严把关键环节,实现“三个覆盖”。一是环境整治全覆盖。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乡镇(街道)班子成员包管区、机关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街巷,县督导组实地督导、通报进度。整治验收合格的,纳入城乡环卫一体化保洁范围,不合格的限期整改。二是环卫设施全覆盖。为每处分拣转运站配齐垃圾分拣设备和装载机、转运车、收集车,村庄每100户配1辆保洁三轮车,每10-15户设置1个垃圾桶。三是作业队伍全覆盖。每处垃圾分拣转运站配作业及管理人员6名,设环卫监督员7名,按村庄人口2-3‰的标准配齐保洁员,全县共配保洁员2200名。

  三、确保长效运行,健全“四项机制”。一是建立资金统筹机制。采取“建设资金财政统筹,运营经费三级共担”的办法,分拣转运站建设、环卫设备采购所需资金3000万元,由县财政承担;运营经费按每户每年150元统筹,按3:3:4的比例由县、乡、村分别承担。既保证了环卫一体化工作正常运营,也增强了广大群众维护村庄整洁的自觉性。二是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县督导组对镇村垃圾清运、日常保洁随机抽查,计分通报,纳入年终考核。成立由20名转业士官组成的环卫执法大队,把全县划分为4个片区,进行常态化巡查监督。建立监控平台,利用“天网工程”摄像头,对各村环卫作业和保洁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及时整改。三是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纳入全县千分制考核,严格兑现奖惩。乡镇(街道)与管理人员、村庄签订目标责任书;政和垃圾处置服务中心与保洁员签订聘用合同,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奖惩,依据日常考核和村庄意见决定是否继续聘用。四是建立宣传引导机制。新闻媒体开设专栏,宣传先进典型,曝光不文明现象;利用网络、微博、微信、手机,及时发布信息和倡议。乡镇(街道)出动宣传车,印发环卫年历和“明白纸”;村庄开通广播,粉刷宣传墙,大大增强了全民环卫意识。

  四、全面统筹推进,搞好“三个结合”。以城乡环卫一体化为契机,统筹推进乡村文明行动。一是与乡村规划建设结合。在整治环境卫生的同时,完善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推进硬化、亮化、绿化、美化,综合提升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二是与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以全民健康教育、爱国卫生运动、“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主题活动为抓手,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培养群众良好行为习惯。三是与提升乡村道德结合。同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文明树新风和四德宣传教育,普及公益广告、村规民约和四德榜,印发《乡村文明手册》,开展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创建评选活动,提升道德素质,培育文明风尚。

  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实施,得到人民群众的一致拥护,它结束了农村垃圾遍地、污水横流的历史,实现了乡村面貌和人居环境的重大改善,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广大群众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和卫生习惯的转变,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