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新的目标要求矢志前行

2015-11-09 09:23:00来源:大众日报作者:

  □ 本报评论员

  目标引领前进方向,目标凝聚奋斗力量。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十三五”规划作出了战略擘画和全面部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把全会精神学习好贯彻好,就要全面把握新的目标要求的重大意义,深刻领悟新的目标要求的深刻内涵,坚持不懈、矢志前行,确保目标如期实现。

  从基本“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始终因应时代发展,被不断赋予更深刻的内涵。“十三五”规划的一大突出特点,就是坚持鲜明的目标导向。《建议》提出的基本理念和政策措施,无不紧紧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来制定。为实现这个目标,《建议》进一步明确了途径和方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且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可以说,五中全会新的目标要求,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目标紧密衔接,是党站在历史和全局的战略高度,着眼于解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所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提出来的,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担当。

  新目标要求之新,首先新在发展定位上。相比过去,“十三五”要实现的两个“翻一番”,是要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基础上的翻一番,发展定位更高,更加突出了发展质量和效益。新的目标要求之新,也新在发展导向上。无论是根治贫困,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还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目标瞄准的都是当前发展中的短板弱项,靶点精准,重点突出,体现了鲜明的问题导向。新的目标要求之新,也新在发展视野上。全会提出的新的目标要求,着眼的是整个发展全局,这对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协同共进,才能确保目标实现。总的来讲,这些新的目标要求,准确把握决胜阶段的新特征,体现了新常态的新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战略性、指导性。

  向着新的目标要求矢志前行,要准确把握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规律。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所带来的一系列经济运行新规律、新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必须把握的基本特征。在决胜阶段,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缓解环境资源压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缩小贫富差距,都需要在新常态下推进。只有主动适应,科学把握,积极作为,变中求新、变中求进,才能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终胜利迈进。实现新的目标要求,就要着力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增长,着力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向着新的目标要求矢志前行,要直面难题重点,补齐短板弱项。全面小康,关键在于“全面”。“全面”首先体现在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只有加大民生投入,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才能不让困难群众和困难地区掉队。“全面”也意味着覆盖的领域是全面的。公共服务如何均衡,产业短板如何弥补,生态瓶颈如何突破,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领域,个中短板难题也客观存在。全会《建议》提出的一系列新的发展理念,出台的一系列重大举措,针对的就是这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和明显短板。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满收官,就要精准查找突出问题,在补齐短板上研究透、多用力,提出针对性强、力度大的方法举措,努力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向着新的目标要求矢志前行,要把创新摆在全部工作的核心位置。创新始终是推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无论是推动经济转型,还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无论是户籍、司法、教育等方面的改革,还是推进中国制造升级,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各个领域的发展都需要创新发力助力。我们必须按照五中全会的要求,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不断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扎扎实实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激发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动力。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王晓亮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