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学连载 -> 借我一生

 

借我一生(七)
□ 余秋雨
2004-09-27 07:07:42 

  妈妈空闲时都躲在楼上南间。
  楼上南间,也就是我出生的房间。房间中央是一张精致的宁式大
床,上面镶有象牙的楷书和篆书对联,楷书的对联为:
  纯诗句枕边得
  昌世文章醒来求
  卧房东侧有一个储藏室,俗称“堂楼顶”,正是公共祭祖堂的楼
上。据说里边经常出没黄鼠狼,我从小就不敢进去,总觉得黄鼠狼与
故事里的狐仙差不多,会作怪。后来有一次我真的看见黄鼠狼了,先
惊吓,后好奇,甚至觉得它的形体还挺可爱。我那时痴迷画画,就把
那“惊鸿一瞥”画了出来。祖母、妈妈和邻居看了都说我画得像,又
给我指点出许多不太像的地方,于是,我便焦急地期待着黄鼠狼的第
二次出现,以便更正。这一来,就完全不怕了。
  那时我在小学里已经读到高年级,想看一些闲书,例如陈鸿章同
学借给我的《水浒传》,又想画画,因此想住一个单间。那天我提出
要独自住到储藏室里去,祖母、妈妈十分吃惊,但很快又点头赞许。
  说干就干,我在妈妈的帮助下先把储藏室做了一番大扫除,把简
易小床搬进去,在北窗口放一张书桌,书桌边有一个谷仓,我拿起毛
笔在仓壁上先写了“学习室”三字,接着又用美术体写了“身体好”、
“学习好”、“时刻准备着”三行。写完,看窗外,一片灿烂的油菜
地,直通吴山脚下。
  正是在这间储藏室里,我找到了早逝的伯伯余志云先生留下的书
籍。由此,我开始翻阅一直读不下去的《石头记》,终于读下去了的
巴金的《家》、《春》、《秋》,以及高语罕编的《世界名作选》。
最有趣的是《芥子园画谱》,一有空就临摹;最难懂的是《史记菁华
录》,连妈妈也说不明白,只得等外公来的时候问,但外公说出来的
话也突然变得听不懂。书箱里还有一本署有林语堂名字的《开明英文
读本》和一部林语堂题词的英汉词典,在我看来是天书,没去多翻。
  读书的兴趣一旦引逗起来是要命的事,我的眼睛很快从储藏室的
书箱转到小学里那间小小的图书室。图书室里最吸引我的是童话和民
间故事,但书少学生多,谁都想借,怎么办呢?不知是哪位老师出的
聪明主意,规定可用一百个字的毛笔小楷来换借一本书。这个规定大
大推动了同学们的书法练习,结果,直到今天,我的那些老同学虽然
大多还是农民,但如果让他们拿起毛笔写几个字,多半会比有资格题
词的名人的字,看起来更顺眼。
  我读民间故事,主要是为了讲给祖母听,祖母喜欢,我却不太喜
欢,觉得每一个都差不多。我喜欢的是童话和寓言,但祖母听了只说
是“野天糊涂”,与我的感觉很不一样。
  小学毕业时,我要到上海考中学,妈妈忙着物色为乡亲们写信和
记账的接班人。最后找到的接班人十分称职,却比我年长多了,他就
是以前被人们称作“懒汉”的二胡高手方子。在账册上签写的名字,
是舫迟。
  方子出山,就像诸葛亮终于骑上了马背,再也没有回头的时日。
我村的二胡声,从此寂寥。我的童年和这旧屋的灯光一起,也从此淡
出。
  我的童年,是由一封封农家书信,一笔笔汗水账目滋润的。我正
是从这间旧屋起步,开始阅读中国大地。
  感谢妈妈。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文章
上一条:借我一生(八)
下一条:借我一生(六)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