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艺术学院教师鲁甸音乐心理救援系列日记(5)

2014-12-22 14:18:00来源:大众网作者:傅娆
分享到:

此文作者是我大四的学生傅娆,她从大二开始跟随我的音乐治疗选课上课,之后考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对音乐治疗和心理学很感兴趣。这趟鲁甸之行也是我第一次带学生到这么远的地方,看她的日记让我想起了08年7月我一个人坐飞机去都江堰和映秀参加汶川地震灾后救援时的心情。

  编者按:2014年11月23日,应民政部中国社会工作协会邀请,山东艺术学院音乐治疗专业教师陈俊伊抵达鲁甸地震灾区,在当地受灾严重地区和灾民安置地区开展音乐心理救援活动。 
    音乐心理救援以其轻松、愉快的体验感受和深入人心、直达情绪的特点在近几年灾后心理救援中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作用,深受灾区群众的欢迎。陈俊伊本科就读于青岛大学、硕士毕业于中国音乐学院,师从中国音乐治疗学科奠基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音乐治疗博士生导师张鸿懿先生,有近十年音乐治疗研究、临床工作经验,曾于08年参加汶川地震震后音乐心理救援。此行期间不仅为鲁甸当地儿童和灾民开展音乐心理重建工作,还为当地的心理社工和音乐老师进行音乐心理救援培训。
   陈俊伊特授权大众网教育频道发布她在鲁甸期间的日记,详细记录在鲁甸期间的工作、生活以及感受。
 

  此文作者是我大四的学生傅娆,她从大二开始跟随我的音乐治疗选课上课,之后考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证书,对音乐治疗和心理学很感兴趣。这趟鲁甸之行也是我第一次带学生到这么远的地方,看她的日记让我想起了08年7月我一个人坐飞机去都江堰和映秀参加汶川地震灾后救援时的心情:满怀激动和热情地到来,带着对生活的新的认识离开。短短一周的时间不能够做太多的事情,却可以给每个人的生活留下一段宝贵的经历,有些会是人生的转折、有些是终生难忘的。在昭通这个90%全国贫困县、部分国际贫困县的地方,走在鲁甸县城大街上,仿佛回到十年前我们居住过的城市,灾后重建的力度远远不及当年的汶川,灾难带来什么?对孩子们来说是脱离贫困、走出大山的理想;对政府相关部门,社工的到来让他们产生新的执政思考;对国家,绝不仅仅是克强总理刚刚批复的270亿重建专款;对我们,是另一种生活和生命意义的冲击。(陈俊伊)

               

 记鲁甸之行

  如果你不去尝试,你永远不会知道生活到底隐瞒了你多少东西。

                                               ——题记

  11月23日

    早晨伴着零星的小雨,我与陈俊伊老师踏上了通往鲁甸县的路程,8月3日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8级地震。刚好这天也是我的生日,在我埋怨自己的生日蛋糕不够精致,和朋友一起嗨歌拼酒的时候在中国的一端,一些人被天灾摧毁了家园。当得知可以有机会可以和陈老师一同前去灾区的消息,纵然是时间紧迫也不能阻止我的脚步。

    我与陈老师的路程可谓是一路顺风,飞机在降落在昭通机场,刚下飞机就有一种深深被这里的天气折服的感觉,所谓碧空如洗也不过如此。前来接机的老师们很热情的迎接了我们,为了缓和我们一路紧张的神经,几位老师带我们去昭通的集市去看看当地盛产的一种叫做“南红”的玛瑙。随后我们便出发抵达最终目的地:鲁甸县。

  在简单的休息与用餐后,我们前去参观了之前几位老师组织的居民们的广场舞。回来后我们开了一个小型会议计划了明天的大体行程,然后就是几位老师们对于中国社工现状以及我们“音乐治疗”的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结今天的四分之三都是在飞机上度过的,第一记也如同流水账一般,不过来到这里,接触了一直奋战在一线的老师们让我在感觉我所学,所知的东西都是这样的微不足道,同时也对这些老师们肃然起敬,他们在地震灾区的一线一直坚守着阵地,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爱心,用爱来温暖这些灾区的人民们。

  如果你不亲身体会,就不会明白这种感受是怎样的。来到了鲁甸,虽然工作还没有展开,但是通过老师们的谈话所了解到的情况相对于他们而言我们实在是太幸福。我想,无论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境地都要学会知足常乐且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生活。

【更多新闻,请下载"山东24小时"新闻客户端或订阅山东手机报】
【山东手机报订阅:移动/联通/电信用户分别发送短信SD到10658000/106558000678/106597009】

本文相关新闻
分享到: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满德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