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闻|莒县特教老师送教上门,让残疾孩子在家上了学

2017-01-08 07:48:00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彭彦伟

  有这样一群孩子,或肢体残疾,或智力缺陷,他们不能走进校门学习。山东莒县特殊教育学校为体现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学到知识,为全县百余个孩子上门送教。

  孙元靖非常喜欢老师送来的书。通讯员于永达摄

  女孩瘫痪不能下床

  特教老师送教三年

  6日上午10点,小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跟随日照市莒县特教学校宓宝芬和赵明江两位老师前往莒县棋山镇大庄坡村送教。所谓送教,就是老师上门给不能去学校上学的孩子教授知识以及心理疏导等。由于学校没有车,老师只能开自己的车。

  孙元靖,一个19岁的女孩,从小就肌肉萎缩,5岁后就再也没站起来过。正常送教一般只送到18岁,但由于这个孩子乐观积极的性格感染了老师,所以老师们一直坚持着。

  孙元靖家住的还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房子,父母出去劳作,她自己坐在床上。由于常年卧床,孙元靖只有三四十斤重,胳膊前几年母亲给她穿衣服时折断了一根。

  两位老师给孙元靖带来了书、衣服以及大米等一些慰问品。孙元靖最喜欢的就是书,老师放在床头她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虽然躺在床上一天学都没上,但小时候爷爷曾教过,孙元靖看电视的时候也会用笔记下不认识的字,等父亲回来再问。时间长了,她阅读已经没有障碍,“我现在一天能看一本书,之前老师送我的都看完了。”孙元靖说。

  考虑到冬天看书写字太冷,老师还给她买了电暖手宝。宓宝芬和她聊着这两个月来生活的点滴,和她讲解书上她不理解的内容,两个人的悄悄话不时把孙元靖逗得大笑。为了激励孙元靖勇敢地面对生活,老师还给她带来了一些励志视频。半个多小时的视频,孙元靖一直眉头紧锁没说一句话,若有所思。

  老师还给孙元靖制作了一个关于青春期的课件。青春期会出现哪些问题,会有什么样的变化,老师通过课件的形式认真仔细地给她讲。孙元靖不明白的地方,老师会停下来与她探讨。

  两位老师鼓励孙元靖要多写,并给她布置了作业,每天要写一篇日记,下次来的时候要检查,她愉快地答应了。除了孙元靖,两位老师还要教她父母,教他们平时该怎么照顾她,尤其是该怎么与她交流,注意她的情绪变化。

  两个小时的送教虽然不能解决多少困难,但孙元靖每次都非常期待。老师带给她的不仅仅是点滴知识,更多的是心理上的鼓励和启迪。

  每个学生每学期

  最少接受两次送教

  孙元靖只是目前莒县特教学校107个送教对象中的一个。由于有些孩子身体变化比较快,送教对象在一直变动。有些孩子因神智不清或行动不便无法走出家门,有的因身心障碍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走进学校。2013年暑假,莒县特殊教育学校全校教师分成8个小组,对全县0—17周岁残疾儿童进行了入户摸底调查和基础性评估,制定出百余个需要上门送教的孩子。

  针对不同残疾类别、不同残疾程度的孩子,学校设计了《中重度残障儿童教育康复手册》,从运动、感知、语言、认知、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进行发展性评估,制定具体的个别训练方案,有针对性地进行康复矫正和补偿训练。

  莒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鲍洪东介绍,莒县面积小、人口多,残疾儿童比例相对高并且分布不均,送教对象遍及全县各个乡镇。学校全体任课教师全员参与,分成9个送教小组,每组2名教师,每组定点负责2—3个乡镇。

  送教教师由于在学校都担任着教课任务,上班时间比较紧,只能在周末或节假日送教。为了让孩子们更系统更连贯地学习,学校规定,每个学生每学期要保证最少两次送教上门。“学校车辆有限,大多数情况都是老师自己开车送教。”鲍洪东说。

  接受送教的孩子残疾程度参差不齐,所需要的帮助也各不相同。“我们要求送教老师在上门送教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和家长的沟通,了解孩子及家庭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解决。”鲍洪东说。(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彭彦伟)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刘春暖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