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日报:一片茶叶上的“绣花功夫”

2017-09-17 16:38:46 来源: 大众日报 作者:

  大众日报9月17日要闻版头条报道

  一片茶叶上的“绣花功夫”

  发力智慧农业和工匠精神,日照有机绿茶世博会上受青睐

  本报记者 杜辉升 纪伟 本报通讯员 解玉升

  9月10日,2017年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世博会落下帷幕。在本次世博会期间,来自日照的浏园春有机茶受到大家的青睐。

  是什么让日照有机绿茶登上世博会?记者带着这个问题来到浏园春有机茶基地,一探究竟。基地位于日照市岚山区圣公山脉幽尔崮南麓,总占地面积1080亩,现有茶园面积360亩。“只有下了绣花的功夫,才能种出真正的有机茶。”谈起这些年种茶的感受时,公司总经理刘波说。

  有机肥“喂”出肥沃茶园

  “肥沃的地力是种茶的基础,但改良土壤的有机基肥从何而来?”刘波说,当时联系了好多地方都没有发酵好的土杂肥,他就拉来土杂粪、伴上松毛、豆粕,自己动手,堆肥发酵。当年,刘波将700吨发酵好的有机基肥埋入这片被大火侵袭的山地,为360亩优质有机茶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后来,在山上又修建了2000平方米的承重水泥堆肥场,每年都要用黄豆、芝麻油渣、羊粪等作为主要原料为茶园追肥。“和其他各种粪便相比,羊粪的蛋白质含量高,还有一定的驱虫功效。”刘波说,黄豆、羊粪发酵腐熟的有机肥使得有机茶叶片肥厚、滋味浓郁、冲泡持久。茶园对羊粪的年需求量达到了800吨。“为了买到优质、不含各种药残的羊粪,近几年选择了内蒙古的羊粪,都是用火车向回运。”刘波笑着说。曾有人提议使用附近比较容易获得的秸秆作为堆肥原料,但考虑到秸秆上的农药残留可能会再次形成污染,基地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智慧农业实现“零药残”

  刘波告诉记者,虫害防治历来是茶园管理的难题,而他们的茶叶之所以能屡次实现“零药残”,离不开物理治虫、生物治虫和以虫治虫相结合的管理模式。

  目前茶园内除使用性诱剂外,还安置了20台太阳能杀虫灯,每年配置诱捕器150套、粘虫板8000余套,并在茶园间种植豌豆苗、向日葵等蜜源植物,培养寄生蜂等病虫害天敌,增加食虫昆虫、寄生性天敌、病原微生物、鸟类、蛙类等。2015年,日照浏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与电信公司合作,在茶园内建设“智慧农业”工程,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其中。智慧农业实现了自动控制、自动报警、实时图像与视频监控,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检测和控制,成为了国内首家拥有智慧农业设施的茶叶企业。

  借助有效的多策防虫建设,化学药物在茶园内消失无踪,种植过程也通过“智慧农业”全程监控,即使偶尔出现“小插曲”也可以马上找出问题源。

  防护林成护茶、增香“卫士”

  防护林网可以防风防冻,并作为减少病虫害的物理屏障,种在特定树种旁的茶树还会在生长过程中沾染该树种的香气。2010年,刘波尝试在原有山地松林内种植了15亩茶树。经过五年实验,茶、松林与原始作物构建了平衡的生态环境,发现松林内种植的茶树没有使用任何防护措施与药物,但防风抗冻能力增强、病虫害发生轻微。产出的茶叶松香浓郁、滋味鲜爽醇厚,经中茶所检测后,发现其中帮助人体加强新陈代谢的儿茶素含量是普通茶的两倍。

  据悉,基地在规划茶园分布时,便借鉴高山茶园建设模式,立足原有的地形地貌和自然植被,实行等高线环状开发,将茶园划分成12个区域片的梯级茶园。按照山林与茶园3:1的种植比例,在茶园周围种植了蜀桧、侧柏、黑松、白皮松等60多个品种的苗木50余万棵,形成纵横交错的防护林网,使园区植被覆盖率达到95%以上。这其中就有2000棵银杏、3000棵玉兰、5000棵桂花、8000棵红枫、10000棵木槿等10余种有香味的美化苗木20余万株,利用这些苗木与茶树相互化感,为优质有机绿茶的生长锦上添花。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admin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