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社区 | 资讯 |敢当时评 | 独立调查| 特色套餐 | 众众微博 |数字报系 |手机报 |分站
齐鲁民声 | 投稿 | 网上爆料 | 订报

本网对话蔡少华:十年磨剑“磨”出《牡丹亭》

大众网 【我在现场】 2013年10月17日 22:21

  大众网济南10月17日讯(记者 刘明明)明晚19:30分,青春版昆曲《牡丹亭》将在省会大剧院上演。这部标志着昆曲从濒临失传到成功复兴的剧目从2004年起全国巡演,10年间演出200多场,斩获大奖无数,其背后有许多鲜为人知故事。今天下午,大众网记者在山东艺术学院长清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专访了苏州昆剧院院长蔡少华,听他讲述青春版《牡丹亭》的成长历程。

  2002年开始准备,当时最大的困难是演员和资金

  大众网:苏州昆剧院从2002年底着手打造青春版《牡丹亭》,这期间都做了哪些准备?

  蔡少华:当年我跟白先勇先生一起聊昆曲,都认为当时昆曲的现状就是濒临失传,演员队伍面临断档,所以我们都有种愿望,就是为昆曲做点什么,最后我们决定应该从基本的排戏开始。大概在2002年12月份,我跟白先生决定要重排《牡丹亭》。要说准备,那大概就是我们想要复兴传统艺术的决心。

  大众网:当时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又是如何克服的呢?

  蔡少华:当时面临的最大困难是演员和资金问题。沈丰英和俞玖林24岁左右,刚刚毕业,也没有特别好的老师带着,如果要打造经典,这是很大的一个挑战。后来我们请了张继青和汪世瑜两位先生亲自指导两位主演,又请了9位老师带7个学生,从这里入手培养演员。资金方面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在我们的不断努力和争取下,我们慢慢有了合作商、志愿者和赞助者,在大家的不断努力和帮助下,慢慢克服了困难,走上良性循环。

  10年间既出戏又出人,两主演成最年轻梅花奖得主

  大众网:选择沈丰英和俞玖林饰演杜丽娘和柳梦梅两个主要角色,主要看中他们身上的什么特点呢?

  蔡少华:这个问题很多人在讨论,其实当时我们是综合评估昆曲演员的。首先是唱功,再就是形象。比如俞玖林,他的外表很有书生气,唱腔也有金属的质感,在小生行当里是非常不错的。而沈丰英眼角深情,味道感觉非常符合大家闺秀的形象。我们在选择演员时更多地考虑他们跟所要饰演的人物形象是否符合,而这两个演员的选择我认为是很成功的。

  大众网:经过10年、200多场演出,如今的剧目跟十年前有什么区别?这部戏给剧院带来了什么收益?

  蔡少华:大家经验更丰富了,演员对人物的理解也不一样,更加入戏了,剧中人物的形象也已经被演员内化,所以我们的演出越来越成熟。青春版《牡丹亭》对于整个昆曲,尤其是在年轻人的群体和社会舆论中产生的影响太大了。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整个剧院也发展起来了,既出人,又出戏。沈丰英和俞玖林成为获得“梅花奖”年纪最小的演员,我们整个团队对昆曲的理解也有了空前的提高。我们市为我们剧院投资1.3亿用于昆曲复兴,给我们提供了更大、更好的舞台,让我们能够良性循环下去。

  大众网:十艺节将上演哪个折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

  蔡少华:这次上演的是精华版《牡丹亭》,由于展演的时间要求,我们把整部戏浓缩到3个小时,既能够体现汤显祖原作“死去活来”的主题,又要保留其中经典的折子戏。

  白先勇是最大“义工”,没有他就没有青春版《牡丹亭》

  大众网:白先勇先生在青春版《牡丹亭》的创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您能评价一下白先生吗?

  蔡少华:白先生是当代最大的昆曲“义工”。他不仅是为了复兴昆曲,更是为了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在昆曲的复兴中,白先生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我眼中,没有白先生就没有青春版《牡丹亭》。

  大众网:除了《牡丹亭》,接下来有没有打算继续翻新打造其他的经典昆曲剧目呢?

  蔡少华:《牡丹亭》之后,我跟白先生也合作打造了新版《玉簪记》,在实践和传承过程中用新的审美理念翻新经典作品。《玉簪记》的制作已经完成,也已经开始在海内外巡演。除此之外,我们的年轻演员还打造了《长生殿》和《西厢记》,总共4部戏。我们还制定了“白先勇昆曲传承计划”,把昆曲教学搬进大学校园,让更多年轻学生了解昆曲,扩大昆曲的影响力,唤起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关注。

  观众的评价是最重要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把戏唱好

  大众网:说完了《牡丹亭》,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整个昆曲的发展,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昆曲复兴和传承的关键是什么?

  蔡少华: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我们处在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时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也非常重视文化的发展,对民族文化的回归非常看重。在这样一个环境中,《牡丹亭》得以复兴和发展。

  大众网:有些传统剧目的市场越来越小,但是昆曲近几年的影响力却越来越大,您认为原因是什么?

  蔡少华:我认为昆曲600年所包含的艺术综合性决定了它是我们民族审美的标杆。昆曲的文学、审美、音乐、舞美都体现了先人审美和智慧的精神财富,是民族文化的代表。昆曲的符号是民族文化智慧的符号,因此能触动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我认为这是其他剧种所没有的优势。

  大众网:您对本届“十艺节”参加文华奖角逐的戏曲类作品有了解吗?对《牡丹亭》拿文华奖有没有信心?

  蔡少华:这次有80多台剧目参加“十艺节”的展演,角逐文华奖,能够参加展演,首先就说明这些剧目水平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当然很想得文华奖,因为这些年我们从演员、投入等都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也希望获得肯定。但是我想观众的评价是最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做的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把戏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