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告诉今天昭示未来

2015-08-24 06:53:00来源:济南日报作者:郑连根

  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于8月23日在济南如期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2600多名历史学家相聚济南,进行学术研讨与交流。对济南的普通民众而言,除了听一下相关讲座,见识一下史学大家的风采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借机提高读史、学史的意识,并学会对历史抱有足够的温情与敬意。

  “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是钱穆先生一贯的历史观,他在《国史大纲》一书中说:“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否则最多只算一有知识的人,不能算一有知识的国民。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钱穆先生的这段话是在抗战时期说的,但至今仍不过时。

  今日之中国适逢社会转型期。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正在经历巨大的调整与转变,比如,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从一元文化向多元文化过渡;从“大政府,小社会”向“小政府,大社会”过渡,等等。在急剧的社会变革中,我们应对如此复杂的情况,并做出正确的选择,就必须从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所以,读史、学史不仅仅是历史学家们的事,而应该成为普通公民的一项“必选动作”。这么说不是让每个人都学成历史学家(那是不可能的),而是提倡普通民众要重视读史、学史,起码要对历史“略有所知”,“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度,仅文字记载的确切历史就有3700多年,史学典籍之丰富也是举世公认的,皇皇二十五史就是明证。此外,历史对中国人来说还有“代宗教”的社会功能,中国人都很在意历史评价。典型的例子就是文天祥说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以说,中国人不缺少良好的史学传统,亦不缺乏优秀的史学著作,真正所缺乏的是静下心来读史、学史的意识,是于浮躁时代中能安静下来的定力,以及对历史的温情与敬意。

  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历史是现实的回望。历史上发生过的种种,分明与当下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或是高度的相似,或是隐秘的因果,或是奇诡的错位,或是既纠缠又排斥的张力。在读史的过程中,你不仅可以了解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而且你还会变得越来越清醒,越来越明白——那么多古人的智慧会于潜移默化中影响到你,那么多惊心动魄的过往会让你的内心变得更强大,那么多真实的人物命运会让你对人性有更真切的体悟。你甚至会发现,基本的人性似乎亘古不变,贪财好色、嫉贤妒能、争强好胜、寡廉鲜耻……历史上很多人为这些弱点付出过血淋淋的代价,今天的人们依然在犯着同样的错误。以史为鉴。时间变了,舞台布景变了,演员使用的道具也变了,可是,演出的故事大同小异。今天的人们,其实很多时候依然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历史是前人下完的棋局,今人已无法改变棋局本身,但如何解读“古谱”则事关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抉择。重视“古谱”、用心研究“古谱”的人就有可能成为弈林高手,对“古谱”茫然无知或一知半解之人,则容易成为糊涂虫。

  “读史使人明智”,此言不虚。在如此复杂的时代,您若想活成一个明白人,则必须多读历史。读懂历史,我们就可以在“古”与“今”之间架一座桥,让历史告诉今天,昭示未来。

初审编辑:王晓亮

责任编辑:刘美显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