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山东 | 国内 | 国际 | 体育 | 财经 | 休闲 | 娱乐 | 健康 | 女性 | 人才 | 房产 | 短信 | 论坛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小记者 国际日报山东版

      您的位置: 大众网首页 -> 青年记者 -> 青年记者2004年第五期 

 

大事大办与爆发力
张鸣雁
2004-05-11 16:05:02 

  一

  一张报纸,版式得分再高,最终闪光的还是思想。这是它的立场。也就是说,报纸的内容永远是第一位的,内容为王。
  报纸本来就属于内容产业。一张好看的报纸,就是一款设计到位、质优价宜的产品,而生产这款产品的工厂就是这张报纸的编辑部——内容供应商或观点供应商。版式不过是把编辑部最想告诉读者的那些内容视觉化(阅读心理图像化)。但这同时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每当遇到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报纸的版式应当如何设计?如何把重大新闻事件在版面上客观、准确、适度地表现出来?
  作为区域性的主流报纸,《大众日报》的版式设计、装帧和工艺也许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和缺憾,但60余年的磨砺和积淀使这张报纸在理性、秩序和缜密中蕴涵着一种爆发力,在那些平常的日子里沉着、从容、冷静,但每当重大新闻事件出现时,这张报纸一定会厚积薄发地“偶尔露峥嵘”,无论读者还是同仁都会习惯性地对它怀有这样一种期待——“大事看大报”。这种“偶尔露峥嵘”的爆发力,其实就是《大众日报》日趋风格化的版式传统——“大事大办,大事特办”、“丢大石头,起大波澜”,而这也正是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时报纸版式设计应当遵循的特别重要的理念和原则。从更深层面说,遇到重大新闻事件,有没有创新激情的体制和机制自觉,能不能生产出大策划、大制作的新闻产品,是一张报纸成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
  换个前沿而时尚的说法: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版式亦然。

  二

  2001年的7月13日,原本应当是极为平常的一天。然而这一天,却让这一代中国人铭记。已经过去差不多快3年了吧,回想起来,依然恍如隔日。
距这一天的一个月前,“三高”之一的帕瓦罗蒂在故宫午门前高歌一曲《今夜无人入睡》,好像无意之中留下了一个美好祝福。就在一个月后,“7·13”北京申奥成功之夜对“漫卷诗书喜欲狂”的中华民族来说,那一夜,的确无人入睡。
  北京申奥成功的分量,对每个中国人来说不言自明。
  这一天,中国报纸都像过年一样。一版,黑白改彩色、套红通栏题、彩色通栏片……无所不用其极,英雄所见略同。
  看过这样一部电影,一位音乐学院教授听两个孩子拉琴,对其中家境穷困的那个孩子情有独钟。为什么?教授对那个不服气的孩子解释说:“他的琴声中有倾诉,而你的没有。”
  最好的版面也会有倾诉。那是一种感觉和境界。

  三

  “7月14日的北京申奥成功版面处理得大气、热烈,经验可以总结一下。”
  “将一、四版通开,采用视觉冲击力极强的申奥成功的大照片和回眸申奥历史的照片,使版式新颖、大方、别致,具有强烈的时代特点。与我们看到的全国各大报纸相比是最有特色的。看得出,在处理重大事件的报道上,我们已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这是当日《大众日报》的评委对北京申奥成功一版版面的评语。
  大气是这个版面的一个突出特点。仅从版式上看,这是典型的众星捧月的“太极推式”设计。以八栏宽的北京申奥代表团在莫斯科现场欢庆胜利的彩色图片为视觉冲击中心(CVI),从版心开始突破,依次辐射四周。周边的题文、图片等,按照大与小的比例,凸现出主次、轻重、聚散和色调冷暖等方面的对比关系,使整个版面表现出理性与秩序的强势和张力,让读者一眼就能找到阅读的兴奋点。
  更重要的是,这个版面的策划、设计在色彩和版型上敢于打破“常规”,把黑白版改彩色版,把两个版(一、四版)合一个版,也就是所谓的“通版”。特别是“通版”设计,是这个版面的得意之笔,不仅成倍放大了一版的容量,载体和平台有了丰沛的空间,使那些应当放到一版突出处理的重要新闻一一得其所哉,放大后的各个版面元素还有机地生成出整个版面的爆发力。一、四版通开后,报头改放到右下倒头条区,报耳区“自然蒸发”,主片赫然出现在报心区,八栏宽、55行高,气势夺人,是《大众日报》创刊以来一版刊发的面积最大的图片;标题字号加磅、描粗、套色,右侧竖题的副题字号甚至到了小特号,这在平常差不多是一般稿主题的字号……所有这些,都使“大事大办、大事特办”的设计要求在版面上得到了强化处理,其视觉化的爆发力和冲击力强力烘托了“为祖国喝彩”这一重大新闻主题。
  编辑提前介入是这个版面值得总结的另一个方面。现代报纸强调团队和编辑的作用,尤其强调编辑的定位前移,由传统的事后编稿,变为事前策划,事中调度,事后配置,去粗取精,提炼升华。而版式设计则被提升为与策划、采访、编辑同步的独立环节,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报纸的形象。一张成熟的报纸,其针对于某个重大新闻事件的版式设计,应当从启动策划时就开始了,也就是说,版式设计应当贯穿于整个新闻制作的全过程。应当看到,报纸进入营销时代后,版式设计对一张报纸产业地位的提升,作用已经凸现。

  四

  版式是遗憾的艺术。北京申奥成功这个版面,遗憾不少。
  这个版随意性较强,缺少规范化的限制。像“通版”,是这个版的特点和优点,也是缺点和不足。现代报纸的版式有两个最基本的属性:独特性和连贯性,而“通版”恰恰破坏了连贯性原则。随便改变报纸的版型,甚至连报头区也想拿下就拿下了,从产品营销的意义上说,就是破坏了一个品牌在形态和样式上区别于其它品牌的差异化的视觉识别系统(CIS)。
  随意性还表现在标题、底纹的套色过于杂乱,红、黄、紫、橙、蓝、绿、黑,一个版的标题套色达7种之多,明显失控,基本没有常用色的概念,缺少限制和规范。
  整个版用了一条线、一个框,对符合减少装饰性元素的要求来说属歪打正着,但“贺电”围框下面那段伸进去的半截子线就不讲究了,说明对线与框的规范化要求尚未建立。
  左上区那篇社论没必要铺底,三张图片的阴影处理也显得多余,属典型的“重复强化”(“重复强化”还包括头条和图片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围框)。顺便说一句,铺底纹这种风行上个世纪90年代的版面装饰带有旧式新闻改革的历史徽记,被“海龟”戏谑为“老阴天”,的确有点过时了。
  不同模块间留空不够,显得拥挤,大气中藏匿着小气。“通版”后,本来已经具备了大开大合、大疏大密的条件,可惜当时还没有这个概念。
  这些不同侧面的问题,虽然表现为随意性,但实际上却说明一张报纸的编辑、出版流程缺失标准化概念,在版式方面尚未形成规范而稳定的差异化视觉识别系统,在报纸形象设计方面没有明晰的思路,版式形态和特征还停留在美化时代而尚未进入营销时代。“大事大办”的设计原则没错,问题是“大办”也应当在一定的框架和游戏规则内“大办”,绝不是想怎么“大办”就怎么“大办”,一过年就暴食暴饮,无节制地胡吃海喝。存在决定意识。这种版式上的随意性其实与一张报纸的市场化程度和销售方式互为因果,征订邮发相对比较稳定,对品牌形态特质的连贯性必然缺少生存需求,而上摊零售则变数较大,版式一天一个样,再牛的品牌也怕读者一不小心把报纸给拿错了。
  另外还有两点。在图片选择上,用场面表现宏大似乎成为一种定势。其实,最能表现宏大的恰恰是经典的局部。“世界上最大的是海洋,而比海洋更大的是人的心灵。”在图片的取舍上,大与小、动与静、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有时相反相成。中国古典美学就有“以一当十,计白当黑”的说法。在不影响大局和整体的前提下,这方面至今尚待突破。还有,从体例上考虑,“2008:相聚北京”不太像评论的标题。社论的题目如改为“为祖国喝彩”或“为北京喝彩”,也许会画龙点睛地点破整个版面的主题,效果可能会更好。


 

 编辑: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 专刊推荐 :::

  人  物  大众周末
  大众书画  
丰  收
  都市女性
  现代教育
  资  讯
  城市信报
  大众娱乐
  速  读
  往  事
  青 未 了
  健    康
  法  鉴
  人文阅读

::: 新闻专题 :::

-

感受海尔“流程再造”

-

每周救助一户特困家庭

-

“三农”问题政策解读

-

鲁中新闻丝路文化之旅

-

大众网 总编在线

-

第五届国际果蔬博览会

-

魅力济南 大众网报道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2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网络中心主办 Email
:webmaster@mail.dzdaily.com.cn
鲁ICP证0001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