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保安族:探访保安腰刀的前世今生

2011-07-28 16:47:00     作者: 刘国栋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保安族 保安腰刀 前世今生
[提要] 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刀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杀戮,但在中国的甘肃,有一个民族,却是因为刀而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这就是着名的腰刀民族——保安族。

保安腰刀堪称保安族文化的大动脉。

保安族夺腰刀。

保安族腰刀“国家级项目传承人”马维雄向记者展示刚刚打制出来的佩刀。


  大众网-联通3G甘肃大河家镇7月28日报道特派记者 刘国栋)在中国传统的十八般兵器里,排名第一的就是刀,刀是人类最早也是最普遍使用的冷兵器之一。历史上,刀带给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是流血和杀戮,但在中国的甘肃,有一个民族,却是因为刀而得以繁衍生息,发展壮大。这就是着名的腰刀民族——保安族。对于保安族来说,“保安腰刀”是保安人在大河家这块昔日杂草滋生的荒草野滩上创造的文明,它始终贯穿着保安人的经济生活,成为保安人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各类“保安腰刀”的式样、锻造技艺、方法以及修饰手段无不反映着保安人所经历的历史背景、思维观念以及文化价值,保安腰刀堪称保安族文化的大动脉。
  保安腰刀的传奇前世
  马沛霆是保安族文化研究的专家,也正是在他的努力下,“保安腰刀锻制工艺”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马沛霆还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出版了一本专门论述保安腰刀的画册,对于保安腰刀的渊源马沛霆最有发言权。
  在他的陪同下,记者一行走进了保安族博物馆的保安腰刀展厅。这里是刀的世界,在装饰灯光的映照下,那些展柜里或长或短的腰刀旭旭生辉。
  马沛霆介绍,保安腰刀一般由刀体、刀柄、刀鞘三部分组成。由于在加钢淬火、刀体修饰等方面的技术日渐精湛圆熟和多样化,“保安腰刀”的品种也得以不断增繁,相继出现了“什样锦”、“波日季”、“雅吾其”、“扁鞘”、“珠算刀”、“鱼刀”、“西瓜头”等。其中最漂亮的要算“什样锦”,而最富有神话色彩的却是“波日季”。
  “波日季”是保安腰刀的古典版,它产生于一则古老的保安族传说。很久以前,在保安人居住的地方出现了一个恶魔,三天两头就到庄子里作怪,人们想尽了办法,始终无法制服。后来,一位白胡子阿爷指点保安族青年哈克木,让他仿照天池边老树上的树叶图纹打制一把刀。后来,哈克木用这把刀除去了恶魔,使村庄恢复了往日的平静。据说人们为了纪念哈克木的功劳,至今保留着“波日季”的原来模样,世代流传下来。
  “保安腰刀的真正渊源其实还要从元代成吉思汗时保安族先民说起。”13世纪初,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团横扫欧亚大陆时,在中亚诸国俘虏了大量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阿尔浑、撒尔塔等各类色目人并组建成“探马赤军”,其中屯聚在今青海同仁地区的“探马赤军”与当地蒙、汉、回、藏、土等族相邻而居,互通共融,逐步形成了保安民族。
  蒙古军团之所以所向披靡,一部分原因就是其武器刀具的锋利无敌,“探马赤军”的这部分人大多数从事为军团打制铁器、刀器等手工艺。“所以,对于保安人来说,保安腰刀可谓是骨子里与生俱来的技艺。”
  走近保安腰刀世家
  “保安三庄”指是保安族聚居在积石山自治县大河家镇中的三个村庄“甘梅”(即相邻的“甘河滩”和“梅坡”两个村庄)、大墩、高李三地。
  “要是早些年来,你们只要走近这三个村中的任何一个,隔着老远就能听见‘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家家打刀。”已过花甲的马维雄老人对记者说。
  马维雄是保安族腰刀“国家级项目传承人”。在保安族地区广为流传着一句行业谚语叫做“陕家宝的鱼刀、马尕虎的腰刀”,其中的马尕虎就是马维雄的父亲。
  马维雄家四代打刀,可以说是正儿八经的腰刀世家了。关于父亲马尕虎,马维雄说:“抗战时期,父亲在西宁捡到一些飞机轰炸后的残留弹片,便拿它做了一把质量上乘的小铁锤,视之若宝,后来一直用它打制腰刀。父亲打制的腰刀外观精美,品质优良,解放前,很多驻扎在保安族地区的解放军战士都慕名来求购他的腰刀。”
  当时,腰刀的生产只限于家庭作坊,师承关系一般不出亲属,马尕虎也将自己的锻刀手艺传给了儿子。马维雄从十多岁就开始出入刀坊,学制腰刀。起初因为手脚笨拙,经常挨骂甚至挨打,但他不肯放弃,特别能吃苦、善参悟,技艺越来越老练。几年后,马尕虎将打刀的事业全盘交付给马维雄,而此时的马维雄技艺完全可与其父相媲美了。
  让马维雄老人最感到自豪的还是前两年,在他的精心揣摩和研究下,和儿子马尕住麻一起再次打出了失传20多年的黄河流水纹折花刀。
  “叫折花刀是因为它是钢和铁揉出来的花纹。先把钢和铁放火里面烧红,烧红以后再拧出来,拧出来以后再打磨出来,非常漂亮。”
  一把9寸的折花刀,从选料到锻制,全部工序完成要20天左右的时间,马维雄介绍说,就算是一把普通的折花刀也要用40片钢和40片铁,经过数千次的反复锻打之后达到钢与铁的水乳交融,“折花刀的暗纹便是钢与铁融合的钢线,这是经过这样才能保证锋利和坚韧的完美结合。”每一把“折花刀”刀身上的花纹独一无二的,且不可复制与重现。
  与时俱进的保安腰刀
  在大河家镇镇驻地,马维雄和儿子马尕住麻一起租了一个店面,专门出售保安腰刀。因为马维雄是保安族腰刀“国家级项目传承人”,所以他打的刀非常受欢迎,而且价格不菲。
  为了拓展业务,一年前,马尕住麻和父亲马维雄创办“保安腰刀传人——马维雄”网站。现在马尕住麻已经能够熟练在自家网站上与客户在线洽谈业务。
  “只要有空,每天我都会打开网站,前两天,北京的一个客户刚确认收到我们寄出的腰刀。”马尕住麻说,网站创办以来,他们已经谈成数十笔生意,最近的一笔生意共销售出6把腰刀,卖了1.2万元。现在一年下来,差不多能卖上百把刀,价格最低的也有二三百,高的则要上万元。
  今年5月,马维雄向国家知识产权局递交了保安族腰刀“黄河流水纹”、“蜘蛛纹”锻制技艺的发明专利申请,同时向国家工商总局递交了“马维雄保安族腰刀”的商标注册申请。“我们已经收到两个部门的受理通知书,估计很快就能拿到相关的证书。”马维雄说。
  陪同采访的马沛霆说,由于缺乏具体的传承保护机制,传统腰刀手工艺后继乏人,加之一些颇有造诣的老刀匠相继谢世,许多独门绝艺得不到传承,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
  “保安腰刀是一种活态的文化,它并不缺乏载体,从目前来看,必须关注保安腰刀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反映和交融,在保留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改进保护手段,科学合理地进行创新开发。唯此,保安族的腰刀文化才可能实现有序传承。”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