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阅兵,明儿见!

2015-09-02 20:35:00来源:大众网作者:

9月2日,北京的天空碧空如洗,“阅兵蓝”美不胜收。(大众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摄)

9月2日中午,圆明园门口的主题花卉在“阅兵蓝”映衬下格外美丽。(大众融媒体报道组记者 摄)

  就像一进腊月年味就开始浓起来,从9月的第一天开始,北京就处处洋溢着庄重喜庆让人舒心的“阅兵气氛”。

  天安门广场上,纪念花卉鲜艳喜人;街道两侧,一面面自豪的国旗组成红色风景线;地铁里马路上,交通畅行祥和安静;“阅兵蓝”如约而至,通透舒爽的不仅是天气,还有人的心情。

  70年前的胜利改变了民族的命运。70年后纪念,越来越浓的“阅兵气氛”感染着每个人。

  庄重特别,吸引游客亲身体验

  对于很多外地游客来说,阅兵气氛给人的第一感觉是庄重和特别。8月31日下午4点,天安门广场上的游客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离开广场。各种工作车辆已在广场整齐待命,环卫工人、绿化工人……肩负着不同职责的工作人员开始紧张的忙碌,为9月3日的纪念活动做着准备。

  9月1日上午,天安门广场开始暂停对游客开放。不少游客在长安街南侧与广场隔街相望,拍照留念,人群头顶上是各式各样被举高的手机和相机。尽管不能进入广场,亲身体验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这样的历史时刻让大家依然兴致盎然,少有失望。

  “天安门来过好几次,大阅兵前来看还是头一次。”来自河北的姜先生说,“感觉挺特别的。”

  这种亲身体验国家庆典的“特别”似乎对很多游客都格外有吸引力。1日上午10点,广场安检处排起了与昨天一样的的长队,游客数量较前一天没有明显减少。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广场上的纪念花卉尤其是长城主题纪念花坛显得更加艳丽,吸引了很多游客一边排队一边翘首观望。

  热烈喜庆,国旗组成红色风景线

  热烈和喜庆的“阅兵气氛”也几乎充盈在首都的每个角落。9月1日,在北京鼓楼东大街,不少沿街商铺门前挂起了国旗,远远看去,成为一道独特的红色风景线。有的行人驻足,比出“V”字手势与国旗合影。

  西单的几家大型商场外墙的大屏幕上,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宣传语滚动播放,“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红底黄字的色调让人想起了国旗的颜色,红色的画面映红了地面,吸引了人们的注意,有外地游客掏出手机把滚动的宣传语录了下来。

  商场门前的公交站点,大幅的纪念海报庄重热烈,纪念活动标识上,红色的“70”数字衬以V字形的长城图案和象征着五大洲人民的5只和平鸽,让旁边的商业广告失色不少。

  首都街道两侧,志愿者服务点随处可见,蓝色的T恤和红色的袖箍让志愿者们在人群中格外扎眼。“我们主要就是帮忙维持秩序,帮外地游客指路什么的。”一位志愿者大叔说,“3号那天肯定不能在家看直播,我们得出来服务,回去看阅兵回放。”当被问及名字时,这位大叔操着京腔说:“嗐,我叫什么名儿,首都志愿者呗。”

  舒心祥和,地铁马路一路畅行

  “阅兵气氛”里,更多的是舒心和祥和。9月1日早高峰,北京地铁1号线里乘客并不是很多,以往紧张的座位显得不那么“抢手”,坐着的乘客和站着的乘客几乎一样多。在天安门东地铁站,以往熙熙攘攘的站台有些空空落落,很少有乘客因为挤不上车而滞留。随着一班班地铁列车运行,一波波乘客被迅速”清空“。晚高峰,在北京西二环附近的北展桥上,桥下的车辆如流水畅行无”堵“,车速较快,远处的路口仅有十几米的压车,绿灯一亮,车流迅速便奔向远方。

  9月1日下午,在出租车上,司机说,阅兵期间,外地进京的人员和车辆都少了很多,“路特别好走”。“对我们没什么影响,我们就是注意点,有人要去什么重要地点,我们跟人解释清楚。”司机说,他3日那天不出车了,“大家都在家看阅兵直播,外地游客也少,出来也没活儿,再说我也得在家看。”出租车一路畅行,6公里的路程不到10分钟就到达,让人很难想象这是在有着“首堵”之称的北京。

  通透舒爽,“阅兵蓝”如约而至

  如约而至的“阅兵蓝”也给“阅兵气氛”增色不少。从8月31日开始,北京下起了雨,阴沉的天气让备受期盼的“阅兵蓝”迟迟没有露面。9月1日下午4点,淅淅沥沥的雨停住,天终于放晴,大朵的白云点缀在初秋的蓝天上,让人神清气爽。

  今天,北京的天气让人惊喜,阳光明媚碧空如洗,湛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阅兵蓝”如约而至,很多网友用了“通透舒爽”一词来形容。街头时时有行人驻足,拿出手机对空拍照。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立富介绍说,晴到多云是阅兵的理想天气,能见度较高,为空中梯队的飞行表演提供了极佳的背景,还能阻挡部分紫外线,保持舒适的温度。

  获邀观礼的山东电力工人、全国劳动模范王进下午乘坐高铁进京,下车第一件事就是拍照发朋友圈,照片简介里“阅兵蓝”三个字后面跟着三个小太阳的动画表情,兴奋舒畅的心情溢于言表。

  随着天色渐晚,落日的余晖在西边的天空上留下一抹晚霞,红彤彤一片,热烈浓重,恰如越来越浓的“阅兵气氛”。

  大阅兵,明儿见!

  (大众融媒体报道组)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