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既做加法也做减法

2016-01-14 22:30:00来源:河北日报数字报作者:陈 诚

  张宏君委员 刘中华代表 刘艳红代表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病”的明显“症状”之一。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发展城市交通,着力解决“城市病”。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怎样才能取得良好效果?部分出席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就此展开了热议。

  □本报记者 陈 诚

  做好“加法”——

  发展公共交通,提高通行效率

  2015年12月10日,石家庄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一期工程首开段车站、隧道主体工程全部实现“洞通”。

  “在完成同等出行量的情况下,与私家车相比较而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对于交通设施的占用、资源的消耗以及环境的影响都是最小的,社会综合成本也是最低的。”省人大代表、石家庄市公交总公司运营安全处副处长刘艳红认为,地铁建成通车后,将大大缓解省会的交通拥堵状况。治堵需要不断完善公共交通体系。为让更多市民优先选择乘坐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应做好地铁周围的配套设施建设,完善接驳换乘系统,全面推广一卡通。在靠近地铁站的地方,可考虑规划建设停车场和自行车服务站,为有车一族换乘地铁提供方便。

  省政协委员、省高速公路管理局计划统计部主任张宏君建议,政府部门在安排交通建设资金时,应优先安排公共交通建设资金,鼓励运营车辆及时更新,加快建设公交站和换乘点等。

  近年来,我省智慧交通建设不乏亮点:ETC用户实现“一卡畅行华夏”,秦皇岛打造智能电子公交站牌,沧州将引入智慧泊车城市管理系统……

  “与传统管理模式相比,智慧交通更加敏锐,能及时排解拥堵隐患,确保交通畅行。”省人大代表、秦皇岛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刘中华建议,将智慧交通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提供实时交通数据下的交通信息服务。

  “很多人有这样的经历:为找一个停车位不停地开车绕圈子,既浪费时间,又给路面添堵。如果停车场数据与车载导航系统联网,车子开到哪,马上就能知道周边停车位的情况,会给司机带来很多便利。”刘艳红代表建议,尽快建设统一的“智慧交通”数据库,并与车载导航联网,为广大司机提供更好的交通诱导服务。

  采访中,一些代表、委员表示,交通参与者的文明素质与交通畅通状况息息相关。行人闯红灯、过马路不走人行道,驾驶人乱变道、乱停车,都加剧了交通拥堵。他们认为,在加强交通硬件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文明交通习惯的培养提升。应通过加大文明出行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增强文明交通意识,减少不良交通行为的发生。

  做好“减法”——

  优化城市布局,消除拥堵因素

  城市功能布局不合理,造成早晚“潮汐式”高峰,是我省很多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以石家庄为例,商业中心、重点医疗机构多汇集在一环内,每天的人流车流都往中心城区来,必然导致交通拥堵。”张宏君委员建议,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将部分机构和单位向周边迁移,既满足老百姓的需求,又可缓解交通问题。

  近年来,石家庄、保定等城市发展很快,城区不断向外围拓展,但是“单一性中心”的城市形态和“同心圆”式的路网结构没有发生大的改变,特别是中心城区超强度开发,集中了大量人口,道路交通不堪重负。

  “去年,石家庄、保定、秦皇岛都调整了城市行政区划,优化城市空间结构迈出了重要一步。”张宏君委员建议,在此基础上,应把交通发展置于城市发展的先导地位,强化交通规划与城市功能区相匹配。在为中心城区功能进一步“减负”的同时,积极推进外围组团城区的规划建设,完善大型居民区商业、医院等城市综合配套设施。

  “在中心城区功能布局短期内难以大幅改造的情况下,完善交通网络结构、提高路网容量,对于缓解交通拥堵十分关键。”刘中华代表建议,通过打通断头路、环通支路来疏通城市交通的“毛细血管”,提高道路使用率,提高支路、小路对交通的分流作用,消除一个个“堵点”。

  前不久,石家庄市成立了“治堵办”,并开展了“道路四乱综合整治大会战”,治堵力度前所未有,取得了积极成果。但刘艳红代表在调研中发现,喊了多年的“公交优先”仍有待落实。她建议,科学设置公交专用道,加大对不遵循公交优先原则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以进一步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和出行分担率。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孙翔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