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畅游山东 > 各地名胜 > 烟台

大庙文化给烟台带来了什么?

2003-06-20 12:00:00    作者:   来源:SRC-70  

 在前不久一次探讨烟台民间文化发展的聚会中,几位烟台老文化人激动地提起了“大庙”,并强烈地表达了重建大庙文化的心愿。他们对大庙文化那种深深的怀恋触动着记者,促使记者走近“大庙”,探索“大庙”......

  烟台人的“大庙”情结

  “先有大庙,后有烟台”一语道出大庙在老烟台人心目中的地位。

  它曾经的辉煌,它周围的繁华,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痕迹。烟台市博物馆原馆长、中国文物学会会员王焕理向记者讲述了大庙的兴衰史。大庙,坐落在北大西街西段路北(现烟台市群众艺术馆址)。明初,这里数十家渔民,为祈求出海打鱼安顺,集资在海边修建了三间草屋供奉海神娘娘。清雍正年间又进行了小规模重修扩建。这时的芝罘湾已成为我国北方海上运输和捕捞的重要港口。当时,广州、福建、宁波等外地商船往来频繁,贸易兴隆,前来供奉海神娘娘的人随之增加。1810年,烟台商家、船帮、渔户投资捐款,按庙宇规制建起一座三进式的“大庙”,并在它的正南建起坐南向北的戏台。

  到了清道光年间,以大庙为中心,形成了商业中心,商户达一千余家。大庙还是“烟台街”的文化中心,每逢春节、元宵节、中元节及海神圣诞、仙逝之日,这里都要举行庙会。

  到1964年,大庙遭遇了灭顶之灾,被下令拆除。一位目睹当年拆庙情景的老人回忆说:“看到大庙被拆我流泪了,许多人流泪了,因为这是在挖烟台的心啊!”

  经历了600年的风风雨雨,如今大庙的原址只剩下一个戏台,“大庙”在人们心中也渐渐成了一个模糊的概念。然而“大庙”情结在老烟台人心中扎下了根,消除不掉。

  大庙文化的延续

  “大庙”不在了,但人们对大庙文化并没有放弃,现在,以一个以“大庙”为文化招牌的文化市场,以它的繁荣又唤起烟台人对大庙的回忆。大庙文化以这种形式延续着。

  昨日,记者一早来到大庙文化市场,这里熙熙攘攘。古玩、玉石、根雕、字画、花鸟,琳琅满目的文化商品在偌大的市场内尽情展示着,人们也目不暇接地看着、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宝贝。

  搞起不容易赚钱的文化产业,重挖失落的大庙文化,这个思路是孙绳江和伙计们捣鼓出来的。1999年,烟台电器厂搬迁,腾出9000多平方米的场地。当时他们有机会,可以搞房地产开发,钱来得快,也容易。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这里靠近大庙,这里曾是烟台最繁华的地方,这里留有大庙的传统痕迹。作为土生土长的烟台人,他们对大庙文化有着很深的感情。另外,有很多外地的老乡回来后,念叨起过去的大庙,为这一失去的文化遗憾。最后,他们达成共识:打起大庙这个文化品牌,唤起人们对老烟台的回忆,把大庙文化再振兴一下,给烟台再增加一个旅游项目。在开发浪潮此起彼伏之际,能守住心灵的“净土”,以对待文物的方式精心整修,将散落在民间的文化碎片,集中起来,是件不容易的事。他们投资100多万对9000多平方米的场地进行改造。为此,他们跑到北京、上海、大连等地多次考察,1999年10月,大庙文化市场正式启动。第一批来的是根雕、奇石、玉陶瓷等项目,不久,辛庄街花鸟市场搬迁过来,大庙文化市场的规模进一步壮大。接着,启动了字画市场,以360平方米的美术馆为主,20多家裱装、字画店,形成市区最集中的装裱、字画经营场所。

  为一个文化品牌的形成,管理人员呕心沥血。刚刚启动时,一班人每天一大早到早市发宣传单,到各地招商,走访了很多业户。通过三年的运作,如今这里已有网点120多个,摊位400多个,拥有古玩、字画、根雕、鱼具、奇石、玉器、瓷器等及各种娱乐项目。这里还聚集着烟宝斋、民保斋、烟霞石馆、希波水族等响当当的文化产业大户,经营辐射省内各地、福建、浙江及日本、韩国等地区和国家。

  守住传统文化的根

  历史遗产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美学的享受,而且是精神与物质、经济与文化方面的传承与影响。如今的大庙文化市场带给烟台人的不仅仅是从这里可以再感受一些“大庙”的气息、追怀几许过去的情结,它带给市民的是实实在在的文化享受。每天,这里聚集着前来观光、寻“宝”的人。一位家住市府街姓李的老先生说,他每个周末定要到这里来转一转,欣赏着各色古玩,浏览着各式古董,即使不买,也是一种享乐。逛市场的人中也不乏年轻人,一位20多岁的年轻人毫不掩饰他对这里的喜爱,于他而言,精粹的民间文化是神秘和多姿多彩的,对人充满着诱惑。而且这里是个休闲的好场所,琳琅满目的古董、充满文化气息的场所,这些,令人很放松。也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来,是为了让孩子了解民间文化,开开眼界。据市场管理人员透露,节假日这里每天的人流量都超过五万。“无以计数的文化遗存、民间文化遗产,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将它们完好地继承下来、传承下去,是我们的历史责任。”大庙文化市场创办人孙绳江这样说。同样的观点,王焕理诠释得也很透彻:“当一个城市回眸过去,是一片空白,它的文化是贫瘠的。一个有历史记忆的城市才是一个有品位的城市。”

  文/王一惟徐惠平摄影/张凯

   烟台晚报

wangfujing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大庙文化给烟台带来了什么? ">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