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变迁 | 30多部手机见证居民生活品质提升

2019-09-12 08:00:00 来源: 半岛网 作者: 李晓哲

  李栋收藏的老通讯工具。

  如今李栋拥有三部手机。

  文/图 半岛记者 李晓哲

  从烽火狼烟、鱼传尺素,到5G时代迎面而来,通信工具的变迁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历史。70年来,通信工具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着变化,“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曾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早就成为习以为常。这一点,崂山区中韩街道李家下庄居民李栋最有感触。从上世纪90年代用上第一部电话开始,他们家的通信工具从外形到功能都发生着变化,甚至他使用的手机数量也在增加,而随着电话“进化史”的演进,是一家人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原先是打电话,功能单一;现在是用手机,它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离不开的帮手。

  使用过30多部手机

  现在三部同时在用

  9月11日,记者在李家下庄社区见到了李栋,他跟很多年轻人一样,拥有着三部手机。据李栋介绍,他的三部手机中,有一部主要用来打电话,里面有两张卡、两个号,视运营商信号强度而选择使用。另一部主要用来付款,他所有银行卡的信息都在里边,但当他用这部手机付款的时候,付款的验证码会由另外一部手机接收,这样能保证自己资金的安全。而第三部手机看着有年头了,更有年头的是这部手机的号码——之前他一直用的小灵通号。“我的号都用了10多年了,别人打过来都能找到我。”李栋说道。

  除了这三部手机,李栋还收藏着用过的10多部手机,此外还有寻呼机等“古老”的通信设备。“有一些磕坏了、丢了的,加起来用了起码得有30多部手机了。”李栋说,他最早的手机是1995年去北京工作时单位配的,是一部摩托罗拉的老牌手机,还是子母机的形式。4年后,他从北京回到青岛干起个体,后来又开始协助家里人打理生意,通信工具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这些年下来他也“积攒”了多部手机。

  李栋的收藏吸引了社区工作人员,把这些见证了通信生活变迁的手机收集起来,放在街道跟其他老物件一起展览,让人们能真切地感受到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人们的生活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的确是,很多年轻人都没见过,我把这些手机保留下来,也是想让孩子们看看。”李栋说道。

  从一天处理几件事

  到微信群发“搞定”

  “我现在还记得,我在北京工作的时候,都是打到村里的总机上,有接线员帮忙转到住户。”李栋说,最开始他们家没有电话,但邻居家有一部这种电话,每次都是邻居去喊他爸妈来接。后来为了方便,他家也装了一部。“装一部费用还不低,都是为了跟孩子联系方便。”李栋现在还记得他家那部电话的四位数编号,后来装了电话座机,这四位数又成了他们家电话号码的后四位。

  回青岛后,李栋决定买一部手机。他说虽然自己已经工作了,但当时是冰棍儿也才几分钱的年代,一部手机的费用太高了,好在家人很支持他,帮他买了第一部属于自己的手机。之后,李栋以每年超过1部的速度更换着手机。2004年前后,有一次他看到小灵通在搞活动,就买了一部小灵通,也就是从那时起,开始了两部手机同时使用的阶段。

  “当时也的确需要第二部手机了,一个手机卡里边只能存200个电话,存满了没地方存了。”李栋说,那时候换手机还要一个一个把电话存到新手机里,特别麻烦。而现在手机的内存强大了,功能也强大了,不仅可以存上千个电话,还能上传到云端,换手机的时候直接下载就可以,非常方便。

  手机功能的变迁远远不止这些。起初李栋还用过寻呼机,但要跟客户或工地上的人沟通,打过去还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回信,等不及就联系不上、效率非常低,一天忙活下来也就能处理两三件事儿。而现在,只要一个电话就可以实时沟通。李栋平常业务量多,他说自己一天能接打200多个电话,手机的即时通讯让他能更高效地工作,也腾出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而现在就更方便了,安排工作直接在微信群里完成,省去挨个对接的麻烦。

  通信逐步改变生活

  一家人联系更方便

  手机带来的便利更是体现在生活上,甚至见证了李栋一家这些年的变迁。2003年,经人介绍他跟爱人认识。那时候他爱人在李村工作,路程相对较远,话费也贵,两个人约会都是用手机短信沟通;后来两个人结婚有了孩子,通信工具再度进化,如今微信的出现,让一家人心贴得更近了。“有了微信,我在外边回不去就发个视频,告诉她我在忙什么,让她跟老人放心。”李栋说道。

  对于生活的影响,不仅仅是在他身上。李栋说,现在老人都配着手机,有事儿的时候就打电话联系他了,有急事甚至长按按键直接拨到他手机上;孩子也用上了,儿子上幼儿园的时候戴电话手表,能定位,而现在女儿上幼儿园了,他说等女儿大一点儿也会给她买个电话手表,并且现在的功能更齐全;他儿子现在在市帆板队,经常要到海上训练,家人都很担心,儿子回到岸上就会跟妈妈视频,报告自己今天的情况,让家人安心。此外,儿子训练比赛经常好几个月回不了家,也通过视频跟家人见面,互诉思念。

  ■延伸

  用电变化见证社区发展

  李栋的电话在更新换代,他通过电话连接的工作也正是崂山乃至青岛发展的一个见证。

  李栋这次提供的老物件,不仅包括电话,还有很多生活用品:其中一台黑白电视机,他说是村里第三台电视,还有永久自行车等等。老物件见证着李栋家甚至整个李家下庄居民生活的变化。在李家下庄社区的村志上,记者从其中的“大事记”中,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一点。

  比如用电上,村里在1959年9月建了一个50千瓦的配电室,全村各户全部安上了电灯;1975年,张村河爆满导致村里积水,造成停电、通信设施被毁;1976年,村里新上了100千瓦变压器一个,此前的50千瓦变压器停用;1991年12月,村里更换变压器,增加电容量100千瓦;1995年,村里投资47万元,新上200千瓦变压器一台;1996年,投资10万元全村更换村内供电线路;2000年,实施农网改造,全村照明线路除村民房内外,全部更新,加粗线号,提高了供电质量;2004年,电力改制,社区配电室改为供电站管理,所有权属社区所有;2005年,村旧变压器报废,更换新变压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今的李家下庄社区房屋变新、道路硬化、增设了大型停车场,还新铺装了健身广场,修缮了文化活动室等公共设施,居民文化生活日渐丰富。随着用电的变化,居民使用的电器种类日益增多,这也是生活越来越富足康乐的一个侧面和见证。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刘美显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