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山东 > 往事·发现

阳信木板大鼓响彻百年风雨路

2010-08-11 08:46:00    作者:翟成新 李雅芹 高智国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阳信木板大鼓响彻百年风雨路

木板与书鼓
好多剧本都是王秀兰(左)姐妹自己编写的
王秀兰姐妹三人在庭院中排练

   “东北风一刮,雪花飘。大年三十来到了,人人都准备着把年过,家家户户蒸年糕……”这段《偷年糕》由木板大鼓传承人王秀兰唱下来,赢得在场观众一阵叫好。这是近日在阳信县举办的“消夏文艺晚会”现场上的一幕。

    得知我们要采访,木板大鼓滨州市传承人王秀兰、王秀芳姐妹满脸喜悦。“提起木板大鼓这手艺活,那辛酸多了去了!”王秀兰姐妹打开话匣子,尘封的曲艺往事像电影一样浮现出来。

    火红的五六十年代鼓声阵阵演出若明星

    木板大鼓又名“鼓子快书”,其渊源及创始者,已无从查考。但据记载显示,木板大鼓在清代乾隆时期即已形成。表演时一人左手持木板,右手持鼓楗,站立说唱中轮番敲击木板和书鼓,使其与说唱相配合,另有人持三弦专司伴奏。该曲目在阳信的传承代表人是李荣德。

    李荣德祖籍河北福成,后迁至阳信县温店镇庆云赵村落户。受家庭熏陶,李荣德自小爱好曲艺,七岁登台演出,后拜老艺人左金魁为师学唱西河大鼓。

    上世纪五十年代,李荣德在原来河北一带“和老峰”调的基础上,结合西河大鼓的韵调,经过长期摸索,反复说唱,加入两块木板做伴奏乐器,逐步形成独特新颖的木板书演唱形式。以不用或少用伴奏人员、机动灵活、行动方便为依托,形成木板清脆响亮,曲调婉转悠扬的说唱特色,此曲一出,在阳信县深受群众喜爱。李荣德的木板书刚柔相济、腔正韵圆,板鼓说唱完美结合,人物故事紧凑感人,逐步被大家普遍接受和喜爱。

    随着演出实践和不断创新,李荣德搜集创作出的部分曲目,如《呼家将》、《刘公案》、《敌后武工队》、《林海雪原》等许多根据历史题材及长篇小说改编而来的节目渐渐被推上舞台。据其子李希海回忆,当时由李荣德演唱的木板大鼓《一盆葚子》、《送鸡蛋》等反映现实生活的小段子,在参加惠民地区(现为滨州市)文艺节目汇演中,均获一等奖。“那个年代,每次出场演出都得提前邀请,和现在的明星差不多。”

    演艺事业红红火火步入六十年代,在农村群众娱乐方式比较匮乏的环境下,木板大鼓一度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开心锁”。李希海说,父亲讲到精彩处,掌声和笑声连成一片。木板“梆”的一声,能让好听书的乡亲心痒痒上好一阵子。李希海说,李荣德于1980年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山东分会吸收为会员,至此,阳信木板大鼓借鉴其他曲艺之长,终脱颖而出。

魏鹏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