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首页  |  大众网·娱乐  |  娱乐资讯  |  影视快报  |  音乐天地  |  明星写真  |  明星专访  |  娱乐评论  |  娱乐专题  |  娱乐论坛
娱乐搜索
关键字:·萨达姆 ·黄金甲 ·潜规则 ·马季 ·黄健翔
 
巴老你在哪里 两千里追祭五小时寻觅
2005-10-19 08:28:54 SRC-546

  在抵达上海后的几个小时里,记者几乎一直处于一种恍惚乃至失魂落魄的状态。在空间距离上,我们觉得和巴老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但在精神距离上,我们却感觉到巴老已经越走越远——
  17日19时06分,一代文学巨匠巴金永远离开了我们。为寄托本报的哀思并及时准确报道这一事件,18日一早,本报记者就搭乘航空公司航班抵达上海。在巴金老人生前接受治疗的上海华东医院,在他曾经居住的武康路113号花园别墅,记者驻足良久,想触及到巴老生命里最后时光的温暖气息,但斯人已驾鹤西去,所到之处无不流露出斑驳忧伤。
  6年前巴老住进了这里,就再也没有出去
  上午10:00上海市华东医院门口
  上午9:30,航班在上海虹桥机场一落地,记者马上搭乘出租车赶赴上海市延安西路221号华东医院。经过了一个不眠的夜晚,10:00,围堵在医院正门前的媒体队伍已经散去,不过仍然有各地记者和本地知情市民不断拥来。门前的延安西路依旧车水马龙,不过许多已经获知巴老去世的行人,在医院门前也会停下匆忙的脚步,向巴老呆过的一号病房楼投上深情一眼。人群里不时听到几声长吁短叹,“听报纸上说巴老就住在这家医院”,“巴老要走好啊,我们会一直想念您老的”,一个真诚的老人去了,走过这里的所有人,哀伤之余都在这样慨叹。
  从医院正门望进去,巴金老人曾经就诊的一号楼高干病房就在门内左侧不远处。据记者了解,该医院是一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市级综合性医院,成立于1951年。由于健康的原因,从1999年2月8日开始,巴金先生住进医院就再也没有出去过。
  看到记者在门外久久不愿离开,医院的门卫已经了解了我们的来意,“实在对不起各位,我们医院有规定没有特别批准,大家不能进去。”有记者想从对方了解更多关于巴老去世后的消息,门卫黯然地摆摆手:“巴老已经走了,大家还是不要问我了,我什么都不知道,也不想说。”在华东医院正门西侧有该医院的门诊楼通道,据说也可以通达一号楼,记者抱着试试看的念头想更接近巴老的病房一点,但早已守在那里的门卫还是把记者善意地拦下了。离开我们还没有多远的巴老可能也不愿看到我们的过分搅扰吧,看了最后一眼一号病房,记者心情沉重地离开了华东医院。
  《收获》48年历程凝聚巴老心血汗水
  中午12:30上海市作家协会
  上海华东医院斜对面的延安西路238号,就是上海市文联,那里也曾经是巴老工作过的地方。生前,他不仅是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同时也曾担任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主席和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在文联办公楼内,有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巴金老人去世之后,市文联眼下正在筹措悼念事宜,而一切活动安排还需等待上级部门的指示。
  中午12:30,从上海市文联出来,记者又打车来到巨鹿路675号上海市作家协会。一下车,作协门前《收获》杂志社的铜匾便勾起了记者的记忆,《收获》创刊48年以来,巴老一直担任该杂志主编一职,这里也曾经是巴老用笔辛勤耕耘、挥洒心血与汗水的地方啊。走进上海市作协,传达人员告诉记者,作协领导正在会议室开会商议巴老去世后的有关事宜。不过,记者随后还是见到了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并对他进行了采访。
  “虽然巴老已经接近102岁高寿,虽然这一天早晚会来,但巴老真的走了,我还是很难过。”在叶辛的记忆中,巴老问他最多的一句话是“在写什么”。“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那时由我的小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孽债》正在热播。我去看望巴老,他用一口浓重的四川话对我说‘再写一个电视剧给我们看’,而且每次去巴老家,他都要问我‘在写什么’。”叶辛最后告诉记者,在巴金看来,作家即便做了官,手中的笔也不能撂下。
  大家在门前默默静坐,没有人按门铃,也没有人窥探。
  下午2:30上海市武康路113号门口
  昨天,在抵达上海后的几个小时里,记者几乎一直处于一种恍惚乃至失魂落魄的状态。在空间距离上,我们觉得和巴老的距离越来越近了,但在精神距离上,我们却感觉到巴老已经越走越远。巴老,您在哪里?当记者来到上海市武康路113号的时候,这个问题像是有了答案。午后静谧的林阴道,绿漆铁门,还有绿树掩映的两层小楼,这是巴老的家,也是中国文人的灵魂归宿。
  三两个肩挎相机的年轻人排坐在113号门前,记者下车一问果然是同行,他们是来自巴金老家成都的媒体记者。大家在武康路113号门前默默地坐着,没有人去按门铃,也没有人从门缝里好奇地窥视,大家都在等待,等待巴老回家。下午2:30,一位中年男子驾车而来,面无表情地看了看记者,熟悉地按门铃,短促地应答,无声地走了进去。这是巴老家午后的唯一一位访客。
  过了一会儿,又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骑着摩托车在巴老家门前停下,他在门前犹豫了很久不知道是该敲门还是离开。记者上前一问才知道,这位罗姓老先生老家在重庆,定居上海多年,听说巴老去世的消息之后,他就不由自主地想来巴老的家门前看看。“我年轻的时候读过他的作品,也非常敬佩这位敢说真话的作家。生前不知道他住在这里,早知道几年的话我早就应该来拜访他了。现在他已经走了,我找到他住的地方,也算是为他送别吧……”
  本报上海特派记者 杨新会

编辑:刘贇
收藏此页】【放大 缩小】【rss订阅】【打印】【关闭
 
 
 [巴金报道] 文章导读
·我们永远爱您 普通读者自发为巴老...
·巴老,您慢些走 各界人士痛别巴金
·巴金同志遗体在沪火化 贾庆林等到...
·一个时代的背影渐行渐远 今日15时...
·巴金遗体昨日起灵 6名工作人员护...
·陈思和解读巴金作品 他的文学世界...
·钱谷融批驳对巴金三点误读 巴金首...
·巴金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4日下午3时...
·徐开垒徐中玉忆巴金 思想的巴金时...
·上海作协纪念巴金举办珍贵图片展...
 推荐视频 >>
更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