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煤都的生死变轨 - 枣庄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调实践,图文由大众网记者朱德泉、李冉、冯炜程提供
 
当前位置:首页 > 独立调查 > 枣庄千年煤都生死变轨 > 敢当时评
城市转型:中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必由之路
  短短四年的“转调”之路,让枣庄升级了煤化工产业链,让枣庄实现了“旅游城市”的梦想,让枣庄人坐上了BRT和动车组,更让这座古老的城市收获了无尽的信心。

城市转型:中外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必由之路
大众网评论员 韦国骞

    

    说起枣庄,总会想到其在中国近代史上的浓墨一笔。煤矿,已成为几十年前那个钢铁年代的隽永符号;地铁道游击队,也早已融进中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不朽精神。
    如今,“微山湖上静悄悄”的战斗歌声已渐远去,这座城市也不可避免的走到了资源枯竭的十字路口。发展的阵痛,摸索的怅惘,让这个城市在21世纪初期陷入了窘境。但可能是这个城市从来就不缺少变革奋进的“铁道游击队”精神,从“十一五”到“十二五”,枣庄以飞快的速度走上了“破茧成蝶”之路,在“转调”路上,他们走在了前面。
    “枣庄的出路就是走资源枯竭性城市转型的路子,这就是枣庄的唯一出路,也是枣庄最大的科学发展观!”枣庄市长陈伟的话,表达了一个城市告别“靠山吃山”发展模式的决心,也是枣庄“转调”之战的冲锋号。
    其实,从枣庄2007年以来的发展看,这座城市煤矿资源的枯竭,反倒催发出了智力、旅游等资源的汇集,倒逼出了新兴工业产业链的发展。面对资源枯竭,枣庄就像面对一条河,断流了,他们就往上游走,就向高处走。遍布荆棘的路途可能伴随着阵痛,但“唯有源头活水来”的甘甜畅快也会在终点品尝到。短短四年的“转调”之路,让枣庄升级了煤化工产业链,让枣庄实现了“旅游城市”的梦想,让枣庄人坐上了BRT和动车组,更让这座古老的城市收获了无尽的信心。
    回顾历史,世界上从来就不缺少资源枯竭型地区成功转型的范例。德国鲁尔区,虽与枣庄隔万里之遥,但其发展模式曾与枣庄何其相似。先为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提供物质基础,又为战后西德重建立下汗马之功的鲁尔区,经历了由资源开发到资源枯竭、由钢铁振兴到企业没落,但其通过清理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迅速走出了低谷,现今仍在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工业发展中举足轻重。对比观察鲁尔区与枣庄这个江北老牌资源型城市的突破之路,都能看到“转调”二字。不同社会体制面对相同经济问题时,亦可相互借鉴,笔者在此举出3点相通之处。
    第一,基础设施的建设能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带来良好投资环境。面对资源枯竭,城市最高效的突破手段便是吸引投资,但先筑巢才能引凤。为了转型,德国鲁尔区修建了欧洲人口最密集的交通网络,建立了包括核能在内的强大能源供给系统,普及了现代通信技术……回顾枣庄,BRT等城市便利交通系统、京沪高铁枣庄西站和动车组停靠火车站等项目的建设,也体现了枣庄人筑巢引凤的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枣庄遵循了历史发展规律。
    第二,升级工业和发展三产,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未来支柱。鲁尔区是靠着采煤发家的老牌工业区,而今长盛不衰的原因在于,其已经以结构单一的采煤产业为基础,衍生了钢铁、煤化学、机械制造、纺织、电子工业等结构复杂的工业产业链,实现了产业升级。在转型的阵痛期,还发展了大量的第三产业以吸收失业工人,并对失业工人提供了职业和技术培训,让他们适应了升级后的工业工作模式,保障了其二次就业。在这点上,枣庄面对资源枯竭的危机,也毅然选择了升级产业链、向上游进军之路,而今煤化工已经取代煤炭成为支柱产业。但根据本地特色,笔者认为枣庄还可以进一步发展生态旅游、科技农业等。背依熊耳山,面临微山湖、大运河贯穿等优越自然条件,让枣庄有了成为全国知名旅游城市的巨大潜质;而国家商品粮基地、芸豆之乡、土豆之乡等身份,加之丰沛的水资源,也让枣庄有了发展科技农业的优势。
    第三,恢复生态资源,让资源枯竭成为科学发展的契机。资源枯竭前,很难有城市愿意放弃简单省事的“靠山吃山”发展模式,而资源枯竭之后,使城市将犹豫于转型的态度改为不得不转型的立场。转型,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之福。当初烟囱林立、黑烟遮日的鲁尔区,今呈现人们生活和谐宁静,环境优美空气清新,蔚蓝天空下绿树成荫鲜花遍地的景象。而挖了1500年煤炭的枣庄,也应利用“转型”的契机,营造一个生态宜居的大环境,这是为高科高端工业发展打基础,也是造福后代的大事情。
    除以上三点,枣庄还有不同于鲁尔区的发展优势,那便是我国一直体现出的“集中力量办大事儿”的能力。2009年,枣庄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表明这座城市已被纳入国家经济战略版图,享受国务院财政补贴、简化投资审批程序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只抽血不输血,到授之以鱼也授之以渔,枣庄的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如今翘首于“十二五”的发展契机上,国家列新能源、新材料、新信息、新农业等新兴产业为支柱产业,高端高科产业发展的机会增多,也为枣庄未来的发展之路指明了方向。
    因煤而建,因煤而兴,因煤矿枯竭而经历阵痛,因城市发展模式转变而迎来新的契机。祝愿枣庄这座历史悠久的江北古城,在“十二五”期间,用一百多年的工业发展故事,向诸多仍在摸索中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建立发展模型。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五章
 
  千年煤都今与昔   >> MORE
古城夜景
古城夜景
老城区拆迁现场
老城区拆迁现场
游人如织的衙门大街
游人如织的衙门大街
介绍棚户区改造情况
介绍棚户区改造情况
  科学发展看转调   >> MORE
·胡锦涛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
·胡锦涛在山东考察工作:打好转方式...
·温家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
·温家宝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侧记
·习近平:围绕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和改...
  经济学家谈转调   >> MORE
·冯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
·刘世锦:解决资源和环境压力在于转变
·陈清泰: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支柱产业
·金碚:如何正确认识产业升级
·常修泽:内外、产业、区域、城乡四方
  他山之石   >> MORE
·北京“十二五”工业能耗要降20%
·世博留给上海什么遗产
·广东省“双保工程”2010年行动纪实
·重庆两大经济指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发展创新型经济“精彩重重”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五年回望
编辑:张峰 余梁   视频:韦辉   设计:刘赟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