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煤都的生死变轨 - 枣庄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调实践,图文由大众网记者朱德泉、李冉、冯炜程提供
 
当前位置:首页 > 独立调查 > 枣庄千年煤都生死变轨 > 深度调查 > 头条
枣庄:“转调”路上“破茧成蝶”
  “转方式、调结构也好,城市转型也好,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不是凤凰涅盘,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枣庄转方式、调结构的是逼出来的。枣庄的唯一出路是走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之路,这是枣庄最大的科学发展观。”
  “枣庄需要什么样的城市精神?我看就是甘吃天下人不愿吃之苦、敢为天下人之不敢为之为!”
  ——枣庄市长陈伟对话大众网记者

   2007-2010,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生死变轨

  枣庄:“转调”路上“破茧成蝶”

 

  文/图:大众网记者 朱德泉 李冉 冯炜程  

记者在中联水泥控制室采访

曾进行“第一爆”的中联水泥

点击浏览下一张

中联水泥的绿色厂区   

 

    第二章

  关停并转  “一箱油”诠释发展观

  产业升级  “煤化工”锁定价值链

 

  2007年,两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注定会成为对枣庄发展带来深刻影响的瞬间。

  9月5日,华电滕州新源热电有限公司3.3万千瓦机组的冷却塔被爆破拆除,与之同一批被淘汰的小火电,还有济宁、淄博、东营、滨州等地的一百多台机组,总装机容量75.49万千瓦。此举,被新华社喻为小火电的“全国第一爆”。“第一爆”估计每年可节煤140多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20万吨。

  枣庄小火电企业共有20余家,机组57台,装机容量94.72万千瓦,关停难度大、任务重。枣庄把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作为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之一,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和山东省部署要求,成立领导小组,与各区(市)签订目标责任书,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截至2009年1月,共关停小火电机组18台,容量64.92万千瓦,提前超额完成山东省政府下达的“十一五”关停25万千瓦的任务,完成任务量的2.59倍,占到了全省关停总量的近三成!

  11月7日,枣庄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祥和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共同启动了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立窑生产线的爆破按钮,9条年产10万吨的立窑生产线轰然倒地。一次集中爆破如此规模的立窑生产线,在全国尚属首次,被中国水泥协会会长雷前治称之为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的“全国第一爆”。

  新型干法是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方向,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要求:到2010年全国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应该达到70%。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90万吨立窑生产线的集中拆除,每年可减排粉尘约7000吨,二氧化硫900吨,将对枣庄地区水泥结构调整起到重要的示范带动作用,极大的改善周边生态环境。

  枣庄市政府与中国建材集团共同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开发枣庄水泥资源。枣庄中联计划利用3年的时间,于2010年建成国内最大规模、占地达1.5万亩的生态型水泥生产企业。

  在2009年底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枣庄市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玉祥算了一笔账。他说:“2002年,我市水泥产量2500万吨,产量占全省的25%,但经济效益只占全省的7%,因为当时我市的水泥产业几乎没有旋窑水泥,都是高污染、高能耗、低附加值的立窑水泥。近几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水泥产业的改造力度,新上了一批旋窑水泥,促进了水泥产业优化升级。目前,我市旋窑水泥产能已经达到2380万吨,占到水泥产能的60%以上,初步实现了由水泥大市向水泥强市的转变”。

  为了解除工人后顾之忧,市中区政府决定帮助解决立窑生产线的1000人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该关的关了,该合并的并了,该停工的停了,但破产的企业怎么办?

  甘霖实业公司,1958年建矿,破产之前,人员最多的时候达到6800人,产量最高的时候达到年产73万。2004年因资源枯竭而被迫破产改制,除枣矿集团安置了大部分矿工外,还剩下800人。“我们觉得不能再为了井下即将资源枯竭而生存了,一定要转变思路。”要带领职工闯出一条新路”,2010年8月底,面对大众网记者的采访,董事长徐永和如数家珍般地谈起了他们的转变发展发展方式之路。大型节能灯厂、服装厂、鞋厂、高分子管厂、木器厂、纺织袋厂、汽车滤芯厂等一批好的项目相继落户甘霖,江北最大的良种兔养殖基地也完成扩建,还新上了养猪场,建造了一座日产沼气120立方米的沼气站,将兔粪、猪粪变污为宝,注册了“卡珞丹”商标,充分利用兔毛,建成了国内首家兔绒被生产厂,实现了资源循环利用,也让甘霖人真正尝到了可持续发展的甜头。

  特别是经过这三年的扩张,甘霖实业公司达到了1870人,安置了大量枣庄市的下岗职工。员工的收入,从原来的三四百块钱提高到现在月收入平均在1600-1800。生产员工月收入提高到3000块钱,职工的的幸福指数等各方面都提高。今年上半年总产值已经突破了近1.2亿,全年总产值预计能达到3个亿,明年的目标是往5个亿上冲。

  “资源枯竭了,发展的决心不能枯竭,”董事长徐永和说:“近三年,我们光大学生,招聘的大学生,慕名而来的、招聘的,包括集团公司招聘的,安排了47人,这对于我们的发展又注入了血液,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是的,破产、淘汰落后产能意味着牺牲,更意味着新生!

  与2008年相比,2009年枣庄煤炭对税收的贡献基本持平,只减少了0.2%,但由于对水泥产业实施了结构调整,压立窑上旋窑,一吨旋窑水泥利润至少比一顿立窑水泥高出50元,2400万吨的旋窑水泥就多出来12亿利润,按33%所得税率计算枣庄多增加税收4个亿。

  经济账如此,生态账如何?

  2010年8月底,大众网记者重访故地,看到就在“全国第一爆”炸掉立窑生产线的地方,一座绿草如茵,鸟语花香的水泥生态园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完美融合在了一起。中联水泥的党委书记介绍说,生态园建成后,带动了周遍新农村的建设,生态游、农家乐已经让这里变成越来越多枣庄市民周末休闲的后花园!

    算算发展账更是划算!

  四年回头看,枣庄市发改委主任杨建国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当时枣庄水泥生产能力为3600万吨,产量居山东17个地市之首,其中70%为立窑水泥。3600万吨水泥实现工业增加值30多亿元,仅占全市GDP的3%,而能耗占全市总能耗的25%。3%的GDP产出,消耗掉25%的能耗,还给环境带来极大污染,得不偿失!砍掉1000万吨水泥,只影响全市GDP的1%,但腾出的能耗空间发展煤化工,产生的GDP比水泥至少高出10倍!

  “如果把发展比作赛车,原来只要跑得快就行,不问你用‘几箱油’,不计代价,不计消耗。现在是只给你‘一箱油’,要想跑得好、跑得快,就必须腾出能耗空间和环境容量,上附加值较高、规模大、税收贡献大的项目”,2008年被市人代会选为市长的陈伟形象地提出“一箱油”理论。

  既然只剩下“一箱油”,那么就必然要变“有水快流”为“细水长流”。

  枣庄要把煤炭开采从支柱性产业过渡到支撑性产业,在积极拉长产业链条中寻找新的支柱性产业,实现从“卖燃料”向“卖原料”转变,就必须控制煤开采量,紧紧抓住价值链打造来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让我们再把镜头闪回到2007年1月11日,枣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现场。

  结构调整选择什么样的路径?如何重点发力?

  第一条路是传统产业新型化。对煤炭、建材、电力等传统产业,要按照‘上大、改中、关小’的发展战略使其新型化……第二条路是支柱产业多元化。培植新的支柱产业,是当务之急,煤化工、机床、食品加工、服务业等都有可能成为枣庄新的支柱产业。在这些新培植的未来支柱产业中,应该首选煤化工为突破口,因为它关系着枣庄未来的发展!

  从价值链上看,煤炭产业的链条越长,附加值越高。枣庄发改委的同志测算:“如果一吨煤转化成电力可以增值2倍,转化为尿素可以增值3倍,转化成甲醇可以增值4倍,转化成醋酸可以增值10倍,转化成醋酸丁酯可以增值40倍,转化成二醋酸纤维素可以增值近80倍。

  如果按照枣庄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十一五”末至“十二五”),煤化工将取代煤炭成为枣庄第一大支柱产业”。

  此时,枣庄已经初步被国家发改委纳入全国七大煤化工基地,国家发改委对鲁南煤化工基地建设的规划是,甲醇产量将达到800万吨、尿素产量将达到100万吨。如果按照这个产量来算,届时煤化工产业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000亿元,工业增加值将达到600亿元,提供的税收将达到80亿元。根据这个规划计算,800万吨甲醇需要消耗2000万吨煤炭。这些煤炭如果直接卖出去,只能卖到80亿元左右。而如果把这80亿元的煤炭转化成煤化工产品,可以实现1000亿元的销售收入。

  80亿如何变千亿?

  会议对枣庄水容量的资源优势、市场容量的区位优势、环境容量的发展优势等煤化工关键三要素一一进行了科学的分析,最终确定“稳定尿素,做大甲醇,做深醋酸,储备开发二甲醚、烯烃”的战略选择。

第一章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一章
第三章  
第一章
第四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五章
 
  千年煤都今与昔   >> MORE
古城夜景
古城夜景
老城区拆迁现场
老城区拆迁现场
游人如织的衙门大街
游人如织的衙门大街
介绍棚户区改造情况
介绍棚户区改造情况
  科学发展看转调   >> MORE
·胡锦涛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点...
·胡锦涛在山东考察工作:打好转方式...
·温家宝: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重视...
·温家宝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侧记
·习近平:围绕科学发展切实加强和改...
  经济学家谈转调   >> MORE
·冯飞: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新
·刘世锦:解决资源和环境压力在于转变
·陈清泰: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支柱产业
·金碚:如何正确认识产业升级
·常修泽:内外、产业、区域、城乡四方
  他山之石   >> MORE
·北京“十二五”工业能耗要降20%
·世博留给上海什么遗产
·广东省“双保工程”2010年行动纪实
·重庆两大经济指标赶上全国平均水平
·江苏发展创新型经济“精彩重重”
·浙江经济社会发展五年回望
编辑:张峰 余梁   视频:韦辉   设计:刘赟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