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这个当时还只有4个月大、患有5种先心病的宝宝在山东经历了一台惊心动魄的手术。如今,小家伙已经比刚来山东时胖了好几斤,对于发生在孩子身上的变化,蕊蕊的父母有时仍觉得难以置信:这一切是真的吗?感觉像做梦一样!
5月18日7时30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东院手术室内已是一片繁忙景象:各种金属器械的碰撞声、监护仪器的提示声、医护人员的交流声……这一天,在该院中心院区和东院区的80多间手术室里,将进行300余台手术,麻醉医生忙碌充实的一天又开始了。
“产妇安全、宝宝安全、子宫保住了,你们的心愿我们都做到了。”4月21日14时30分,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东院产科副主任张晓菁欣慰地和患者家属说。虽然她语气平稳,但其实,手术室里刚刚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
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肾移植科病房里,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来自各地,原本距离遥远,却在同一年,同一个月,同一家医院的同一层病房,因为同样的手术,相遇了。她们陪伴孩子对抗病魔,一起经历恐惧与煎熬,又与孩子同上手术台,跟他们一起迎来新生,她们就是“捐肾救子”的母亲们。
如果不是因为孩子腹痛前往医院就诊,家住济南的赵宁还不知道,在自己2岁宝宝瑞瑞的肚子里,居然还“住”着一个“兄弟”!这种罕见的疾病叫寄生胎,发病率为50万分之一,在全球仅报道200余例。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瑞瑞体内的寄生胎越长越大,不但不停地吸取他体内的营养,也让他的肚子越来越难受。
2023年4月11日,来自淄博的12岁女孩小文在济南接受了一台复杂的脊柱矫治手术。手术后,这个曾经脊柱侧弯达到87度、后背凸起似“刘罗锅”的女孩终于挺直了腰杆,身高也一下子“长”高了5厘米。
“手术成功了!这颗肾活了!”孟慧林欣慰地说,这是一位伟大母亲送给儿子的第二份“生命礼物”。这次手术后,张康体内多了一颗妈妈送给他的肾。今后,他将带着这份“生命礼物”,开始又一段新生。
2023年3月30日,他将接受肾移植手术,妈妈将捐给他一个肾,给予他第二次生命。手术前一晚,母子俩的心情充满期盼,又有些紧张。明天的手术能否顺利完成?母子二人的命运会如何?张康的人生能否顺利开启新的篇章?一家人都在静静等待着。
3月17日,春暖花开,焦学成要出院了。回家卧床静养一个月后,他就能循序渐进地进行站立和行走的恢复练习。焦忠科将父亲接到了自己家中,“如今,轮到我们成为父亲的大山和依靠了。我们会陪伴他、照顾他,希望他尽早健步如飞。”焦忠科高兴地说道。
2023年3月29日早上,31岁的断指小伙李钧用右手“新造”的手指重新拿起了水杯。时隔240多天,他因事故而缺失了三根手指的右手终于“完整如初”了。一个月前,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手足外科手术室里,他经历了一台“神奇”手术:医生从他的脚趾和髂骨上取下一块小组织,在断指的手上重新设计,新造出一根手指。
新肝与患者身体之间共需要建立5条通道:肝上下腔静脉、肝下下腔静脉、肝门静脉、肝动脉和胆总管,整个过程有大量、复杂的吻合、缝合工作。而肝病患者血小板一般都很低,凝血功能比较弱,止血是非常关键的,患者在此期间大概有三四十分钟的无肝期,这对麻醉团队、手术团队的配合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他们是“月亮天使”,顶着月亮上班,踩着月光下班,只有上班的点,没有下班和吃饭的点,更别提娱乐的时间;他们是“隐形天使”,鲜有患者家属知道她们的名字和样子,即便站在患者面前,彼此也不认识,更不知道他们付出了多少。
“他很快就要做肾移植手术了,现在给他做一些基础治疗,避免手术风险。”孟慧林说,小杰的心房一侧有一个小小的血栓,有一定风险,现在正给他用抗凝药治疗。如果血栓消除掉,小杰恢复一下就可以准备手术了。春天来临,躺在病床上的小杰心情也好了许多。他和家人正在等待一台改变命运的肾移植手术。
“连上了,波峰出来了!”12时许,生西杰的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顺利完成。“植入人工耳蜗的电极后,要进行波峰测试,波峰代表电刺激,所有物理通道反馈正常,说明人工耳蜗会起作用的。”于淑东说,只需要等待一个月,待伤口愈合,生西杰就能迎来人工耳蜗的开机测试。
2月10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小儿骨科病房,罕见病患儿小睿正等待一台改变命运的“截骨”手术。这台手术之后,小睿将有机会像普通小孩那样自由跳跃、奔跑。这是一个黏多糖贮积症患儿家庭最简单、最普通的梦想。
健健是一个早产宝宝。来到这个世界才短短9个月,他已一路闯过了很多关卡: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左侧腹股沟斜疝嵌顿、两次造瘘……就连健健的主治医师、省立医院小儿外科副主任医师焦晨炜都感慨:这个宝宝活下来真是不容易啊!
2023年2月2日上午10:20左右,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减重中心的病房里,赵梅时不时地掏出手机看看时间。此时,她的女儿正在手术室里接受一场可能改变未来命运和生活的减重代谢手术。赵梅也是这种手术的受益者。术后一年来,赵梅的身体、生活以及精神状态,已发生了肉眼可见的巨大变化。
1月16日上午,37岁的徐莉被推进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手术室,准备接受降结肠癌切除手术。未及不惑之年就遭遇命运的重击,对于这个家庭而言,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为人女、为人母、为人妻,年轻的徐莉身上,寄托着父母、孩子、丈夫太多的期待……
“虽然不是个大手术,但跟腱断裂没法活动的滋味,对于我这个体育迷来说,真是太难受了。”张刚说,他从德州到济南准备接受手术时,是坐着轮椅被人推着送进医院的,没想到术后仅一天,他就能自己拄拐下地行走,术后两天就办理了出院,“现在行走和简单的活动完全不受影响了,再过段时间又能去打篮球了!”
2022年11月3日上午,省立医院手术室内,身穿手术衣的张林站在无影灯下,那根长度约25厘米的食道就是他已然奋斗了几十年的“主战场”。得益于微创手术的开展,张林只需在患者身上通过4个左右、长度为5毫米—1厘米的“钥匙孔”,便能完成原本传统手术下开胸、开腹、开颈这“三开”才能完成的手术。
3个月前,一次蹦床的经历,让年幼的鑫鑫一度面临半身不遂的风险。好在,一切都在2022年10月18日有了转机。一场高难度手术,将仅有的一线生机又还给了这个5岁的小家伙。
田连锋
樊思思
姜洋
董昊骞
陈洋洋
丛萍
张一帆
张海振
孙翔
如果您也有关于手术室的故事想要倾诉或分享,请联系我们。
电话:0531-85193610邮箱:47966271@qq.com
您也可扫描二维码关注爆三样微信公众号(sdbaosanyang),留言给我们。
跟腱断裂居然两天就能拄拐走路,不可思议。但医学领域想不到的事儿还有很多,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最重要的是省力省时太给力了
医疗技术越来越厉害了,用最短的时间解决患者的痛苦,同时各位运动爱好者也应该注意,运动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避免受伤。
像张林医生这样的人才应该重奖!
钥匙孔取代大“三开”,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不仅有医疗水平的提高,更有医生对患者的责任担当。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了一个家庭,致敬白衣战士,致敬白衣天使!
5岁的鑫鑫又能走了!致敬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者仁心,妙手回春的白衣战士!愿小鑫鑫早日康复!健康平安幸福!
孩子虽然受了难,让人担心,但万幸的是有医术高明的大夫,手术成功!祝愿孩子早日康复如常、健康平安幸福!
白衣战士,当代最可爱的人!